溫州金融改革柔性闖關 地方實施細則曲折出場 |
備受矚目的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落地細則終於揭曉。溫州市政府於11月23日公佈瞭細則全文。 這個細則全稱為《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浙江省政府2012年90號文件。與今年3月28日金改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之際發佈的《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12條(下稱國12條)對比,這個“細則”稍顯詳細,但與此前溫州市政府上報的方案相比卻內容迥異。 一些上報方案中的重要內容,如民資可組建村鎮銀行、組建股份制商業銀行、民間利率市場化等,在細則中隻字未提。 這一結果出乎外界意料。此前,從今年3月28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下稱“溫州金改”)開始,這一地方細則在審批系統裡已經醞釀瞭大半年。國慶節前,浙江省和溫州市兩級政府一度預備在9月29日公佈細則。但各媒體在接到發佈會通知的次日,又被通知發佈會取消。 “這個方案是浙江省和溫州市兩級政府各部門經過幾上幾下,不斷修正、完善,今天才出臺的。”溫州市政府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向本報記者解釋說。 “與國12條相比,細則的一個關鍵點是將"依法"改為"根據有關規定",這就為作為試驗區的溫州自行制定"有關規定",留下瞭發揮空間和回旋餘地。”原溫州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馬津龍指出:“從這樣的意義上說,金融壟斷壁壘的政策缺口疑似打開,下一步就看溫州改革的具體行動瞭。” 從“依法”到“根據有關規定” 乍看之下,細則內容多少令外界有所失望。它對“國12條”的每一條原則均加以細化說明。但看上去似乎並沒有增加多少具體的新內容。比如個人境外直接投資一項,這是“國12條”中就已經有的內容,細則也未見更多具體的發揮。 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是允許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向機構發行小額私募債的方式進行再融資。此前,在現行監管政策下,小額貸款公司的借貸資金無法從民間融資。 細則還鼓勵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比如以地方政府債務率作為控制指標,探索符合條件的地方融資平臺發行私募債券,爭取高收益票據等創新產品在溫州先行先試等。 審批權下放也受到強調。細則特別提到,浙江省政府要求省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傢下放相關審批權限,在機構設立審批及項目報批過程中給予支持。 細則雖然看上去並無多少令人興奮的細節,但是,相比“國12條”,細則在個別措辭上的微妙變動,卻耐人尋味。 在“國12條”中提出“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而在細則中,這一表述則是:“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鼓勵民間資金根據有關規定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 在這裡,“依法”改成瞭“根據有關規定”。 馬津龍認為,這一改動暗示瞭民資組建村鎮銀行為什麼在細則裡未被提及,因為民資組建村鎮銀行與現行監管法規有所抵觸,2007年銀監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和2009年銀監會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都規定村鎮銀行的主要發起人、最大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 “在一個普遍壟斷的金融制度條件下,不要說作為主要發起人、最大股東,哪怕是最小股東,現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作用也是決定性的。”由此,馬津龍認為,諸如此種“微妙”措辭,實際上是為溫州自行制定“有關規定”,開放民資進入金融領域留下自行操作的空間和回旋餘地。 “12條大綱隻講原則而不交代具體細節,就是為瞭給地方更大的空間。”張震宇稱,“金融改革沒那麼容易,需要全社會的互動,更需要上級的支持。” 剝離8大項 擴容金改 據本報記者梳理,溫州金融辦曾提出的8個項目包括設立民間借貸登記中心、民間資本管理中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啟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組建溫州市地方金融監管中心等。方案起草約兩個多月後,這8個項目從方案中被剝離。 還有利率市場化、個人資本“自由行”等,也是使得金改區方案一再難產的“敏感”項目。 “有些創新項目牽涉面太廣,與現行法規有沖突,審批難度比較大的,我們就暫時把它們拿下來,以便金改區方案能盡快通過而不被卡住。然後再通過另外一些途徑尋求突破,來彌補一些創新項目被剝離的遺憾。”上述參與過金改區方案修改的溫州官員解釋說。 比如民資辦村鎮銀行比較難獲批,就暫時不在細則裡提及,而另外通過開放小貸公司發行小額私募債的辦法,為村鎮一級的民間融資另辟蹊徑。“整個方案的修改,項目刪減的背後邏輯基本就是這樣。”這位官員透露。 剝離“敏感”項目的同時,又利用“給地方更大空間”的原則,大力擴充一些地方自主性較強的金改項目。據張震宇透露,溫州政府操作方案上的金改項目,已經從初始透露的13項,逐漸增設到目前的78項。 “這些項目一般不需要中央政府審批,溫州可以提前安排實施。”上述參與金改區方案修改的溫州官員說,接下來還將會邊運行邊調整,根據需要,在國12條和地方細則的框架下增加新的金改項目。 張震宇表示,上述78個項目的實施方案正在制訂,已經啟動或正在推進中的項目占瞭80%。即便是一些需要中央批準,目前條件不成熟的項目如個人境外直投也並未放棄,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盡管地方政府用心良苦,溫州民間輿論仍然對金改區一年多來的推進頗多爭議。尤其是呼聲甚高的民資組建股份制銀行的試驗屢次被剝離後,一部分輿論對這場改革持悲觀看法。 同時,圍繞這場改革到底應該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是政府還是民間主導,爭議聲也此起彼伏。“在溫州的金改中,政府表現太強勢,民間與官方缺乏互動。”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批評說。 多位參與金改項目運作的溫州人士也向記者承認“某些項目的確出現跟民間需求脫節的情況。”比如溫州金融改革廣場,5層大樓,投入運行幾個月,至今仍然門可羅雀。 “這是一場由上而下,也是由下而上的改革,見成效需要時間。”針對各種爭議,張震宇這樣解釋。 |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溫州金融改革柔性闖關 地方實施細則曲折出場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