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

藝術收藏品套現殊為不易 專傢稱急功近利是大忌

藝術收藏品套現殊為不易 專傢稱急功近利是大忌

藝術收藏品套現殊為不易 專傢稱急功近利是大忌


近年來,藝術品收藏一直呈現熱門趨勢,不少人或是出於愛好或是出於投資目的,紛紛加入瞭收藏行列。多財善賈者可以去拍賣行舉牌,但僅憑幾張錢幣、幾枚郵票、幾本小人書也想求得投資回報,則未必能覓得合適的交易平臺。如果用股市作比喻,前者像基金操盤手,後者則像賺點小菜銅鈿的散戶。不過,“散戶”也有散戶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買入容易賣出難 

近幾個月來,很多收藏愛好者反饋,大多小收藏者都反映,購入藏品時容易,可是套現時卻難上加難。據調查瞭解,目前藝術品市場幾種主要的套現途徑分別為:拍賣市場、商傢回購和抵押典當。其中拍賣市場是主流的套現方式,但是藏品進入拍賣行的門檻較高,令普通收藏者望而興嘆,收取傭金是其次,關鍵是小打小鬧不入拍賣行的法眼。商傢回購也有條件,要麼有一定期限,要麼隻是出於維護自己的品牌目的,一般隻有黃金等硬通貨才能去購買地憑發票折現;典當折現門檻高,且折現價隻有市場價的2成至7成,如果不是資金鏈斷裂不得已,中小收藏者一般不會選擇。  

套現難,確實令中小收藏者們頭疼不已。那麼,藝術藏品套現為何如此之難呢? 

收藏之前應“認清” 

針對這個多數收藏者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上海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承認,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藏品套現難確實是很普遍的現象。他分析認為,首先,藏品套現應該遵循藝術品市場自身規律,藏傢要做到在入手時就認清藏品自身的價值,避免日後無法脫手。 

在吳少華看來,藝術品市場混亂的客觀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各種“專傢”忽悠,讓收藏者迷失瞭方向。另一方面是媒體炒作,更讓收藏者摸不著頭腦。這兩方面共同導致瞭收藏者在藏品選擇上盲目地聽信他言。“主觀上,很多收藏者沒有把收藏當成是一種文化活動,隻看重藏品的商業價值作為收藏者,收藏藝術品時應該看到藏品本身蘊含的文化價值、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 

急功近利是大忌 

關於藏品套現難問題,吳少華給出瞭自己的三條原則:首先,藏品為“真”是大前提。藏品買入時務必把好關,如果藝術品本身是贗品,無法套現就合情合理瞭。其次,藏品要“養”。藏品的增值需要時間積累,一般要35年,有的甚至10年或更久。有瞭時間的積累,藏品的身價自然就漲瞭。“有的藏傢打算春天買瞭,秋天就賣,或者更為極端,上午買瞭,下午就想賣出,兌現如何不難。”另外,要持平和之心態去進行收藏,收藏活動本身是一種對歷史文化的觀賞和享受,切莫急功近利。同時收藏也是保護文化遺產、為後人造福的一件事。 

收藏傢梁志偉與吳少華的意見不謀而合,他認為,收藏藝術品要保持一種“玩”的心態,做到身心愉悅,盡量不要有投機心理。對於收藏這個行當,短期投機不要指望有高回報。另外,等到入門之後,就會發現套現的渠道其實不少,除拍賣外,也可以通過古玩市場、文物商店,或通過網上交易等,如有同好者時常互相交流,更會開拓出手的途徑。 

梁志偉也認為藝術品市場“買進容易賣出難”現象很普遍。他認為,中小藏傢的困局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在於沒有找對人,買進藏品是根據收藏傢的個人眼光,而賣出則需要具有同樣眼光的藏傢,找不到合適的買傢就會導致藏品無法出手。其次,不願放低價位,在藏品是真品的前提下,如果以藏品購入價格換算成收藏品年限的銀行本金與利息的價位賣出,是較容易出手的,但是藏傢多半不願意在低位賣出,很多收藏者都抱著大賺一筆的心態。再者,藝術品市場行情波動較大,漲的時候大傢都跟風買入,跌的時候大傢都急於出手,這也是套現難的瓶頸之一。

推薦閱讀:

【最新通知】關於舉辦 全國典當業風控高管論壇 的通知作者:中國典當聯盟網2012-08-03

上海商報:首屆全國典當業風控高管論壇9月下旬將拉開序幕作者:上海商報2012-08-15

北京商報:全國典當業風控高管論壇將舉行作者:北京商報2012-08-22

中國典當聯盟網qq群公告作者:中國典當聯盟網2012-06-15

《典當縱橫》征稿啟事 作者:中國典當聯盟網2012-07-1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