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北京華夏典當公司副總經理楊靜琨:風險要第一時間處置

北京華夏典當公司副總經理楊靜琨:風險要第一時間處置

北京華夏典當公司副總經理楊靜琨:風險要第一時間處置


 

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得到國傢高層的關註,這也引發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信托機構等紛紛深度挖掘這片市場“藍海”。其中,典當行業也開始改變發展模式,將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從“蟲啃鼠咬,光板沒毛”的古老典當行業務,發展到滿足如今面向需求多元化的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融資服務?典當行究竟如何服務小微企業?針對以上問題,《第一財經日報》專訪瞭華夏典當行副總經理楊靜琨。

第一財經日報:近年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得到瞭廣泛的關註,實際上,典當行的業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小微企業進行融資,華夏典當行是怎麼做的?

楊靜琨:華夏典當行的模式一直在拓展,當時成立房產業務,主要的客戶還是小微企業、個體戶企業,幫助他們解決融資問題。

推出房產業務之後,我們也和客戶在探討,何種貸款更適合客戶?後來,我們就提出來“循環貸款”。做信用卡式的貸款,給小微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一個融資的額度,借款時間與金額由企業自主決定。這樣可以減少客戶成本,節約瞭時間成本。

日報:從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角度來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如果處於創業期,缺少抵押物,同時財務也不太規范,這類企業,是否可以通過典當渠道嘗試融資?

楊靜琨:這也有客戶提出來,比如,加工類的業務客戶群體,處於創業期沒有房產、房產不足值等問題,但是企業有專利、應收賬款等,典當行是不是可以做質押?這個時候我們就提出來,財產權、應收賬款,或者可以通過“打包”方式來實現企業的融資。

實際上,典當行的很多專屬名詞已經不是典當的范圍,現在我們突破典當傳統,跟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去學習,我們去學習他們的技術、經驗,看能不能圍繞典當行靈活、快速這麼一個特點,去開發出我們的產品。

日報:對於一些出現的風險,典當行會采取什麼樣的措施?

楊靜琨:真正出瞭風險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置。風險不一定是一個壞事情,我一直認為風險是一個中性詞。正向去處理就是有效的,如果沒有及時的、正向的處理,風險有可能變成負面、消極。

我們的做法是,貸款到期前三天我們會通知客戶,提醒客戶要到期。到期當天需要電話通知客戶,到第二天未還就會走信函和電話通知,這種緊跟的節奏會特別快。如果這種款項多拖幾天,就可能會錯失很多風險處置機會。我們很難和銀行比,是不允許出現風險的,出現大的風險對資金的占壓都是非常致命的,典當行對風險比較敏感。

日報:對於做小微貸款的風控,典當行在征信信息平臺上是不是依然存在一些壁壘?

楊靜琨:小企業這一塊,信用信息的建設是需要加強的。加強典當行的信息的建設,一個是共享,一個是共用。今後在做企業融資或者做財產權的融資也好,我們還是要對企業、投資人和股東的征信情況有所瞭解。

同時也希望,把我們典當行內部的企業信息反映出來,讓金融機構對客戶的信用有所瞭解,增加他們融資違約的成本,這樣可能會有效幫助客戶自身信用的建設和重視,也有利於貸款機構建設非實物性融資,緩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

小企業融資這方面,目前是有很多信息的壁壘,看不到客戶的征信記錄,有時候我們也不敢放款。高興的是,目前看到瞭社會關於信息系統的完善和拓展,希望盡快把典當行納入進來,也有利於整個融資的交易和活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