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草根金融:開閘更要養活

草根金融:開閘更要養活

草根金融:開閘更要養活


??? 小額貸款公司運行五個月來遭遇的杠桿率過低、融資成本和稅率偏高、發展前景不明等問題,亟待政策繼續助力

 ?《瞭望》新聞周刊近日從金融監管部門瞭解到,從去年11月中旬第一傢小額貸款公司開業以來,上海目前已有27傢小額貸款公司獲準設立,其中20傢正式開業。運營近5個月以來,小額貸款公司有效緩解瞭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融資難題,但杠桿率過低、融資成本和稅率偏高、轉化為村鎮銀行前景不明,都制約瞭小額貸款公司發揮更大作用。

小額貸款公司“試水”

  據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范永進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開業的20傢小額貸款公司合計放貸已達7.5億元。小額貸款公司有效地滿足瞭中小企業、“三農”的資金需求,填補瞭以往城市金融的盲點,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及時為郊縣、農村輸血。

  上海小額貸款公司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堅持“雪中送炭”,單筆貸款基本在50萬元以下。服務對象以“三農”和小企業為主,針對農村種植、養殖戶貸款85筆,金額3600萬元;發放小企業貸款5.93億元,既有科技型企業,也有加工型、服務型、商貿型企業。

  小額貸款公司改變瞭以往金融體系成為“農村資金抽水機”的局面。以上海崇明縣為例,相關部門統計顯示,當地的存貸比隻有35%,意味著崇明的資金大部分像抽水機一樣被抽走瞭,而沒有用於當地的建設。

  依據各區縣的不同特點,上海小額貸款公司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因地制宜的模式,包括依托股東、依托銀行、依托區域及依托政府模式。以閔行九星小額貸款公司為例,主要發起人九星控股(集團)下屬九星市場有經營商戶6500多傢,占全區商業企業總數的1/4,這些商戶不僅有強烈的貸款需求,長期經營也使其有瞭穩定的信用依據。據“九星小貸”總經理黃忠水向本刊記者介紹,公司兩個多月來已發放貸款4200多萬元,最主要的擔保方式就是股東擔保。

  范永進說,“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進一步豐富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和外延,是新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和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必需。基層政府學金融,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到管理者,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在他看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以往的註重目光向上(中央)、向外(外資)、向大(機構),轉為同時兼顧向下、向內、向小,有效激活瞭民間金融資源,幫助區縣和農村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支持民營企業、科技企業和中小企業在當前形勢下求得發展。”

  “二等公民”困惑

  不過,具體調研中,本刊記者感受到,盡管小額貸款公司把“草根金融”合法化,為“三農”和中小企業雪中送炭,受到各界好評,但現有規定令小貸公司遭遇“身份困惑”,其生存和盈利空間受擠壓,令經營者如繩索縛頸,心存疑慮,必然制約小貸公司進一步發展規范。

  首先,“非金融機構”身份令其承擔較高稅負,企業覺得無利可圖。由於小額貸款公司從性質上不屬於金融機構,必須按照工商企業來納稅。這就是說,小額貸款公司要負擔5.56%的營業稅及附加,25%的企業所得稅。

  松江龍欣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陳欣欣算瞭一筆賬,如果公司5600萬元註冊資本能貸足,按照平均15%的利率,全年利息收入為840萬元,去掉營業稅46.7萬元,房租、工資支出200萬元,剩餘利潤不足600萬元,再減去148.3萬元的企業所得稅,稅後利潤445萬元,股東投資收益率僅為7.9%,分紅不足1分,積極性大打折扣。

  其次,小貸公司杠桿率過低而融資成本較高,也壓縮瞭企業盈利空間。按照當前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可向2傢以下金融機構融入不超過註冊資本50%的資金,一些小貸公司覺得0.5倍的杠桿率偏低,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目前,上海已開業的小貸公司中包括松江龍欣、青浦明誠、金山民欣等放貸金額已超過註冊資本,而中小企業貸款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此外,由於不屬於金融機構,小貸公司融資不能享受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而隻能依照企業貸款利率,加上銀行貸款對抵押、擔保要求很高,小貸公司融資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均偏高。

  其三,小貸公司轉化為村鎮銀行前景不明、路徑不清,經營者心存顧慮。為控制風險,銀監會2007年出臺《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要求村鎮銀行必須由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作為最大的股東,這使得那些冀望通過創辦小貸公司逐步過渡到村鎮銀行的民間資本熱情驟降。

  本刊記者獲悉,目前一些商業銀行按照要求設立瞭專營中小企業貸款的獨立機構,擁有金融牌照,但它們到村鎮設點往往“隻存不貸”,令“隻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兩面受壓。

  正因為擔心不能轉化成村鎮銀行,早在去年10月就獲批的浦東金浦小額貸款公司,由於個別小股東臨時決定退出而至今未能開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貸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小貸公司運營成熟轉化為村鎮銀行的前提是商業銀行成為最大股東,創辦者屆時將大幅降低持股比例,這不是為人作嫁麼?”

  上海嘗試破題

  從第一傢小額貸款公司開業以來,上海市金融辦做瞭大量的工作,加強瞭業務培訓、跟蹤服務、監督管理、經驗總結和解困等工作。很多區縣都根據自身情況建立瞭小貸公司月報制度、季度財務分析、定期走訪制度和例會制度,加強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

  范永進告訴本刊記者,針對小貸公司反映的不能納入央行征信系統查詢客戶信用、適用報表及發票不明確、跨區資產抵押難等共性問題,上海市金融辦即將出臺《關於促進本市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若幹意見》。

  該文件將明確,小貸公司適用財務報表和發票、稅務處理等問題參照《金融企業財務規劃》執行;辦理房產、股權、機器設備等抵押登記,比照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各區縣可根據情況,在開業前三年給予小貸公司貼息、損賬補貼、納入政策性擔保體系等扶持;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比照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保險兼業代理人資格。

  “地方政府可以在財政允許的范圍內力所能及給予小額貸款公司扶持,但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還需要中央出臺政策明確。”范永進認為,在嚴格監管、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中央可選擇一些地區進行試點,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適當提高小貸公司資金杠桿率,並協調銀行對一些資質好的小貸公司給予同業拆借優惠利率。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完善辦法、穩步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尤其是小額貸款公司轉化為村鎮銀行的路徑一定要明確,要保護民間投資者的積極性,主管部門對小貸公司這一新生事物要實實在在投入熱情,切實解決中小企業、“三農”融資難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