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影子銀行”風險監測評價機制 |
為防范“影子銀行”出現違規經營風險,並沖擊金融體系,人行江西吉安市中支未雨綢繆,探索創建《影子銀行體系風險監測預警評價辦法》。在轄內試行一年來,形成瞭“監測、預警、評價、處置”四位一體的風險管控體系。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和擔保公司39傢,貸款餘額13.66億元,典當資產0.69億元,擔保金額2.52億元,均比上年增長1倍以上,未發生一起金融穩定事件。 辦法中明確規定瞭“影子銀行”的風險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劃分行業進行指標篩選,其中,小額貸款公司選用6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擔保機構選用4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典當行選用6個一級指標,37個二級指標。以每一行業100分為基數,逐項確定指標分值及評分標準;根據行業分佈特點及對當地經濟金融的影響程度,合理界定行業權重。對照評分標準逐項計算監測指標得分值,匯總各項指標得分,得出該行業綜合得分。 經過深入調研,吉安中支認識到這些地方“影子銀行”風險形成的主因表現為“三缺”,即:行業監管缺位、業務規范缺失、風險處置缺乏。為使風險監測評價辦法取得實效,該行還推動構建瞭三項工作機制。構建“跨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成立由人行、銀監、商務和工商等部門組成的“影子銀行”風險監測組,明確風險識別、分析、評價、控制、處置等職責。構建“多渠道”的信息采集機制,從征信管理等業務系統采集數據,從“影子銀行”主管部門共享獲取數據,由“影子銀行”主動提供數據。構建“快速型”的風險預警機制,對高風險“影子銀行”發出風險預警提示書,促成主管部門約見機構高管人員談話,協調運用現場檢查和日常管理等手段規范管理。 該監測辦法試行一年來,破除瞭“影子銀行”監測數據采集協調難、指標分散評價難、信息可信判斷難等瓶頸,全面掌握轄內“影子銀行”經營風險狀況。年內現場走訪機構31次,制定風險評價報告39份,發出風險預警提示書3份,引導主管部門有重點地關註“影子銀行”潛在的經營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督促其規范業務操作,嚴控資金流向。
推薦閱讀: 【列表】監管動態、協會新聞、典當新聞、典當案例、典當研究、公司新聞 【通告】中國典當聯盟網最新qq群公告 中國典當聯盟網 【征文】《典當縱橫》月刊征稿啟事 中國典當聯盟網 【典當年審】2012年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典當企業年審通知 【典當申報】2012年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典當行審批通知
|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制定“影子銀行”風險監測評價機制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