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賣攪局 周轉資金要去正規典當行 |
搞得懂“典當”和“寄賣”的區別嗎? 【背景提示】 寄賣:顧客將商品或舊貨送過來,依據商品的新舊程度和質量,雙方合議價格,由顧客委托出售。商品售出後,寄賣店按規定比例收取手續費,其餘貨款交給寄賣者。寄賣行扮演的是替顧客代賣物品的角色。 典當:是指當戶將其動產、財產權利作為當物質押或者將其房地產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當金,並在約定期限內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贖回當物的行為。 現在,許多寄賣店做著典當行的生意。貨主把商品拿過來就不想拿回去瞭,店傢就開價付錢,然後轉手再賣。這種違規行為,搶走瞭典當行的大筆生意。 [調查]大批禮品送進寄賣店 2月28日,記者來到沈城寄賣店的“聚集地”——北市場。 在北市二街和盤錦路,看見掛著寄賣牌子的小門市一個挨著一個,粗略計算至少有三四十傢。 記者來到一傢名為東旺寄賣的店內。“想要點什麼?”老板迎瞭上來。“你這兒有好點兒的手表嗎?”記者問。“你想要什麼牌子的?我們這兒表最全瞭!”老板熱情地介紹起來。記者假意挑瞭半天,以沒有看中為由想離開。老板趕忙攔下記者:“我這兒還有一塊全新的‘帝舵’手表,保修卡、外包裝全部都在,看好瞭價格可以商量。”“你們這兒怎麼還有新表?”記者表示懷疑。 老板說,大年初六剛恢復營業,就有一位女士拿這塊手表變現。“這塊手表市價3萬多,我們花瞭1萬多收購的。” 據這位老板介紹,寄賣店每隔幾天就能收幾件物品,以數碼產品和手表首飾為主。“貨主送來的大部分禮品是放在傢裡沒用的,想退又沒有發票,就不如拿來換些錢實惠。”老板說,不光是自己傢,其他寄賣店每天都能接到十多筆生意。 [花招]預先就把錢付給貨主 記者隨後又來到一傢寄賣行。“我上月花2000元買瞭輛電動車,最近手頭太緊,可以在你這裡當掉應個急嗎?”老板爽快地答應瞭,並報出瞭600元的價格,說隻要有身份證和購買發票,可以立刻給錢。“不是等賣瞭車,才能拿到錢嗎?”記者問。老板說,其實自己這個寄賣店就是小型典當行,大傢急用錢就來寄賣店直接把東西“賣”瞭,先付錢後銷售,貨主覺得比較方便。 [風險]小店很可能卷貨潛逃 據瞭解,到典當行典當物品,要有物品的所有證明,而且一般要求本人來辦。如果不是本人,代辦人要出示委托手續。 而在寄賣店,手續就“簡便”得多。寄賣店收購的許多物品都不問來源,特別是對一些常客,甚至連身份證都不用。 沈陽市商業局消費服務處副處長陳寶生介紹,典當行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萬元,而且有嚴格審批手續。寄賣店作為一個舊貨的代購代銷行業,準入門檻很低,個人隻要有幾千元甚至不需要註冊資本,就能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 如果把房產、汽車等貴重物品拿到寄賣店裡來“典當”,就存在很大風險。一些小型寄賣店出於利益的考慮,很可能卷跑貨主的物品。據一位知情人透露,去年,就有一傢寄賣店卷物後人間蒸發。 ?[提醒]周轉資金要去典當行 據調查,目前還沒有有關約束寄賣店經營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寄賣行違規經營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存在,不僅影響典當行業的形象,寄賣行的違規操作也帶來瞭一些社會問題,而且個人到寄賣行融資成本高,維權不受法律保護。 沈陽典當行業協會會長張傢鹿提醒中小企業和個人,在周轉資金、貸款融資的時候,要選擇正規、信譽良好的典當行,有物品轉讓時再去寄賣店。 |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寄賣攪局 周轉資金要去正規典當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