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可取不可取-

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可取不可取?

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可取不可取?


武漢媒體報道,“從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底,2萬多名武漢大學生辦理瞭擔保服務,額度超過1.6億元。這些學生貸款主要是購買新上市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以及其他3G智能手機。目前,有近百人逾期未還款……”

貸款提前消費,這種現象同樣普遍存在於臺州的大學生群體中。記者在臺州學院、臺州廣播電視大學路橋校區進行瞭隨機訪問,並通過論壇、QQ、微信等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共100人參與。結果顯示,65%的大學生有過通過貸款或刷信用卡提前消費的經歷,其中男生占到一半以上,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分別占15%、大三的學生占50%,大四的學生占20%,這其中,有2%的學生逾期未及時還款。

門檻低,小額貸款生意好,月利率0.7%-1%

記者以“大學生想貸款買蘋果”為由,聯系瞭市區幾傢小額貸款機構,得到的答復均為“可以貸”,隻要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和在網上按流程申請即可。

旺泰小額貸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借貸人要滿足4個條件。“隻要你是中國國籍、滿18周歲、在現居住地居住時間超過2個月、無不良違法記錄就行瞭,這些你們學生肯定都滿足吧?”

“在收入方面沒有要求嗎?”記者問道。

“一個月1000元,父母這點錢要給的吧?”

“那利率方面呢?”

“我們公司是0.7%的利率,貸一萬元一個月利息才70元。”

記者沒有說話,這名工作人員許是以為記者有些遲疑,急忙說道:“很便宜啦!像你們學生買蘋果手機、電腦,找我們貸款很多的,也很方便。你在網上把資料填一填,我們簡單核實一下你的身份,馬上就把錢打到你卡上……”

另一傢世通小額貸款,聲稱自己“一直致力為學生貸款提供方便,所以很專業”、“我們的條件很簡單,貸款用於合法使用,貸款人具備一定的還款能力,沒有外債沒有違法。”

“具備一定的還款能力怎麼說?”

“到期有能力還本金就可以。我們是1%的月利息,借貸簽合同時要先付一個季度的利息。”工作人員介紹道。

“如果到期還不出錢來怎麼辦?”

“照樣交利息……最後實在不行,我們會通過留下的地址和聯系方式登門或者聯系父母和學校,一般的無抵押貸款都是這樣的。”

“像我這樣的學生貸款多嗎?”

“多,我們很早就開始做大學生這塊生意瞭,這幾年多起來,特別是有新款手機推出的時候……”聊瞭幾句,記者準備掛電話時,這名工作人員問:“你貸一萬元,也是要買蘋果電腦吧?”

路橋一傢“民間貸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無抵押、無擔保、當天放款,“1%的月利息,你要錢的時候聯系我,帶兩張身份證復印件和半年的利息錢就行瞭。

編輯:楊曉雪

正方: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未必是壞事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方式,我認為一定的高消費必不可少,時代已經不同瞭,大人不能用幾十年前的消費模式來丈量今日大學生的消費情況,也不能用老眼光來看新事物。”沈小華是路橋一所中學的老師,談起時下大學生通過貸款或刷信用卡提前消費這一現象時,他這樣說。

“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而且一直接受教育,應該說心智已經很成熟,面對自己喜歡的商品,沒偷沒搶沒騙,也沒傻到去賣肝賣腎,隻是通過借貸這種商業信用的行為光明正大地獲得,這難道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嗎?而且根據比例,逾期未還款的人隻是極少數,這說明在有償還能力下,適度的提前消費無可厚非,社會不能因為他們是‘大學生’,就給予他們凌駕於身份成見之上的指責。”

“我們應該少點約束和質疑,多點包容和理解。”對於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在臺州從事銷售行業的網友“阿超”也表示不反對。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作為年輕人,對時尚和高科技產品有一種近乎本能的追求欲望,貸款消費是一種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由和權利。作為完全行為責任人,他們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是省吃儉用買‘蘋果’,還是遠離時尚過自己的日子,都是他們的選擇自由,他們也應有能力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認為挺好的,不問父母要錢,自力更生地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什麼不對?”在杭州讀大學的路橋人孫驍驍告訴記者,她身邊的同學就有貸款買蘋果電腦的。

“她當時貸瞭7000元錢,每個月利息要還49元。買瞭電腦後,她兼瞭兩份工,每天忙到很晚,我們都心疼她太累著自己,但是她說一看到用自己掙來的錢買的電腦,心裡就高興,也不覺得累。”

“這種‘金融壓力’可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當我們不得不以打工的方式來償還債務時,我們不僅會更加理性地消費,還要早早地走出校園接觸社會,用自己的雙手去瞭解生活,也瞭解社會的規則就是通過努力奮鬥來滿足物質需求,這也是一種責任和激勵。”

編輯:楊曉雪

反方: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應該嚴加約束

“別的先不說,就說大學生為什麼非要貸款或用信用卡去進行那些高消費?今天他買瞭‘蘋果4’,明天我就要買‘蘋果5’;今天她買瞭400元的洗面奶,明天我就要買600元的面霜,這無非是莫須有的攀比和虛榮心作怪,難道這種攀比和虛榮心我們也要支持嗎?所以我認為,這種消費習慣應該嚴加約束!”臺州網友“木有小胡須”說,自己“堅決反對大學生貸款提前消費”。

今年32歲的李和煦大學一畢業就在臺州某銀行工作,至今已八九年,談及這一現象,他說:“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說‘大學生為瞭按揭買蘋果手機,甚至不惜背負上信用污點,是缺乏財商的表現’,這個觀點我很贊同。”李和煦說,財商就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以及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也是完全責任行為人,但現階段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者,經濟支出的大部分來源於父母。他們既不具備高消費的能力,也不應有高消費的習慣。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這就決定瞭其消費能力的上限,所以對其消費應給予必要的制約。”

“我認為這不是什麼好現象,應該約束!”椒江人王先明的兒子正在外地讀大學,記者就大學生貸款高消費采訪他時,他連連搖頭,“學生就是學生,去學校是學習去瞭,又不是去玩,用那麼好的東西幹嘛?要是用貸款用信用卡,還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這種消費不夠理性,會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會讓他們養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多數銀行已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

“給大學生辦信用卡,以前是有的,一些工作人員當月任務沒有完成,為瞭湊人數降低門檻,為大學生辦的。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情況瞭。”說起銀行有無給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業務,臺州浦發銀行的工作人員如此回答。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市多傢銀行均已不再受理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業務。椒江某銀行大堂經理介紹,2009年,銀監會出臺規范信用卡市場的相關規定後,他們已經取消瞭對大學生的信用卡業務。

大學生市場曾是各傢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必爭之地,隻要憑借身份證和學生復印件即可辦理。但由於大學生群體沒有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加之不夠成熟理性的消費理念,違約、違規現象時有發生。

椒江某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學生使用信用卡過程中一旦違約,會直接導致信用卡用戶自身列入不良信用記錄,同時也會讓銀行面臨風險,蒙受損失。他明確表示,不贊成學生使用信用卡。“如果真有需要,我建議可以使用附屬卡業務,既不用承擔信用風險,也不會出現逾期透支。”

同時,有理財顧問表示,大學生使用信用卡要多方面考慮。如果大學生將信用卡透支來的資金用於填補知識、增長技能,提前適應社會創造財富,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學生將信用卡視為免費提款機,盲目消費,隻會彎曲學生的金錢觀、價值觀,不可助長。

個 案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鄧芯如今在路橋一傢私企做營銷策劃工作,談起自己在大學時代通過分期付款買新款手機、電腦和高檔化妝品的經歷,她說:“這沒什麼,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那時候,鄧芯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讀大三。“放寒假前,我把手機弄丟瞭,是新款,我媽買來才一個學期。我擔心回傢挨罵,就想自己出錢買個一模一樣的回來,可身邊沒有那麼多錢,剛好有傢銀行到我們學校推廣信用卡業務,我就辦瞭一張。”

鄧芯辦的這張信用卡可以分期付款,卡的限額隻有2000元,但“要求很低,隻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復印件,填個資料”就可以瞭。“買這款手機,首付1500元,貸款2000元,半年付清,都是從生活費裡一點一點摳出來的,到最後加利息一共還瞭2400元左右。”鄧芯說。

但從那之後,鄧芯開始享受這種提前進行的高消費。

“每一次去西單、東單還有國貿和中關村,基本上都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點東西。比如新款的手機、MP3、衣服、化妝品。”鄧芯說,“買東西的時候很痛快,還錢的時候很痛苦。”

鄧芯沒有把貸款消費的事情告訴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而且還款我心裡也有數,生活費摳不出來,就想辦法賺錢。”不過,最誇張的一次,鄧芯賣血償還瞭即將到期的貸款。“我知道不好,但也就那麼一次。”鄧芯解釋“把還款日期記錯瞭,生活費又沒計劃好,不得已。其他的還款,我都是通過打工的方式自己掙的。”

“貸款消費隻要把握個度,也沒什麼,沒消費就沒掙錢的沖動。”鄧芯說。

編輯:楊曉雪

專傢訪談

大學生不應為瞭虛榮心高消費

“大學時期是對實際社會生活的練習與預演。理性使用信用卡來掌控自己的消費行為,合理規劃自己的費用等,對大學生形成科學消費心理是有幫助的。”臺州瑞心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雷湘說,“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大學生在使用信用卡時,出現瞭非理性的過度透支,而他們消費的高檔產品不實用,是為瞭追求虛榮,滿足炫耀心理。”

“貸款或信用卡透支的普遍性,說明大學生群體間存在著一種比較強的從眾心理,個體為瞭尋求群體或同伴的認同,都會做出與群體相同的行為。而從眾行為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大學生一旦受這種攀比心理的控制,就會陷入無休止的非理性消費循環。不僅會淡化理性消費觀念和集體意識,也會損害人際關系。”

雷湘建議,大學生在做出某種消費決定前,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這項高消費是確實需要,還是為瞭滿足面子需要?如果可要可不要,是不是先緩一緩,過段時間再決定?如果確實需要,是否可以用價格實惠的商品來代替價格昂貴的?購買該產品後,對我的生活會不會有影響?”

大學生貸款逾期未還會影響就業

針對大學生通過貸款或信用卡進行高消費的現象,浙江星冊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學宏認為:“大學生是消費者,但要勤儉節約,不要在消費上互相攀比。貸款消費當然是極不可取的,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當負必要的法律責任。如果還不上款,同樣會在信用記錄上留污點,會影響就業。”

楊學宏說:“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給大學生,一般利率比較高,從道德上講不合適;但從法律上講,並不能被認為貸款無效。大學生都超過18周歲瞭,首先在行為能力上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他們自己應當也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般來說,銀行或小額貸款公司均應審查借款人的信用能力,如審查不當,要自己承擔風險。至於銀行給學生辦信用卡,如果銀行限制除助學貸款外,是不能貸款給大學生的,則是銀行工作人員違規,但違規不等於無效。”

編輯:楊曉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