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充分挖掘信托的功能和價值

充分挖掘信托的功能和價值

充分挖掘信托的功能和價值


 

2011年“兩會”召開前夕,中信信托與新華網合作推出瞭全國“兩會”建言征集活動,旨在集合民眾智慧,促進國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此次建言活動中,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課題組提交瞭一份題為《充分挖掘信托的功能和價值促進經濟和社會包容性發展》的建議。 

這份建議認為,兼顧效率與公平,實現包容性增長,讓不同的利益群體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創造物質性、知識性和社會性全面和諧,達到科學、可持續的發展,是“十二五”規劃確立的戰略目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多年的探索表明,信托關系是一種新型的生產關系,可以容納多元生產力的協調發展,通過資金集合、功能集成,以一種新型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達成金融普惠和資本民享,對促進包容性增長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社會對信托功能和價值的認知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導致信托制度優勢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價值沒有被充分發揮。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重視信托制度的研究和政策支持,充分挖掘信托模式的現實價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遇到的諸多矛盾,促進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包容性發展,充分挖掘和發揮信托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在挖掘和發揮信托的政治價值方面,該建議認為,信托在中國的政治價值,是指其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要求,在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方面發揮作用,使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並通過獨特的運作機制實現金融普惠、資本民享,從而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其政治價值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信托關系能兼顧公平和效率,促進經營決策民主化。一方面,信托關系作為財產制度關系,是物化瞭的金融服務關系,是指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圍繞信托標的而產生的經濟關系,是資本、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源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標約束下的某種結合和配置,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結合和配置,體現瞭其註重效率的一面。另一方面,信托關系法律結構嚴謹,各方主體利益均受到法律保護和制約,體現瞭法律框架下信托關系註重公平、公正的一面,符合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的基本要求。信托業務中的集合資金信托將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由信托公司進行專業管理和運用,以股權、債權或夾層融資等形式投入到各領域的企業中,並通過派駐董事、監事等手段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監控和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這種集合信托在實施過程中,體現為一種公眾化的經濟關系,信托公司背後代表著若幹個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需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服務,因此其在對企業的監控和決策中,必須體現多數人的利益需求,形成一種新的民主決策機制,可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民營企業,對於一些存在效率低下、少數人說瞭算的國有企業,一樣能改善其治理結構,促進經營決策民主化。 

其次,信托關系有利於推動資本民享。由於信托公司是唯一能跨越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的金融機構,其集合信托業務可以將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優化的資本集成,投入到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讓廣大投資者分享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使更多的普通民眾能夠分享資本要素的增值。 

在挖掘和發揮信托的經濟價值方面,該建議認為,信托的經濟價值是信托作為新的生產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發揮,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需要。信托經濟價值核心是關註中國經濟熱點、難點,關註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難題,通過信托制度安排,有效協調和平衡經濟制度、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關系,實現統籌兼顧。從目前的實踐看,信托的經濟價值至少已經在改善“三農”促進金融普惠、支持能源產業整合、支持保障房建設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四個方面體現出來。 

在挖掘和發揮信托的社會價值方面,該建議認為,信托的社會價值是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延伸,體現其解決國傢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時帶來的社會效應。如信托在改善“三農”促進金融普惠、支持能源產業整合、支持保障房建設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等領域推出的產品,在解決企業資金需求同時,還產生瞭良好的社會效益。 

同時,在社會公益事業中引入信托制度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能發揮信托的金融理財功能,通過受托人的積極管理,為投資者創造超額收益,將超額收益部分用於公益事業,使投資者在獲得穩健收益的同時向社會奉獻愛心;二是通過引入信托模式,使各公益基金會的管理更加透明;三是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人關註公益信托理念,擴大公益信托的規模有助於公益基金的發展,進而推動中國慈善業的發展。 

這份題為《充分挖掘信托的功能和價值促進經濟和社會包容性發展》的建議認為,信托制度能兼顧公平與效率、緩解社會矛盾、改善法人治理結構、集合多數人的知識和智慧,促進經濟決策民主化,滿足人民的物質性、社會性和知識性需求。希望社會各界對信托價值能給予更為充分的關註,從法律、監管和運營諸多方面創造適宜的發展條件,發揮信托制度在集成多種金融功能和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優勢,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並讓更多不同利益群體分享中國社會進步的成果,進而推動經濟包容性增長,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