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糾紛增多 風險成典當“心頭之患” |
繼浙江溫州、內蒙古鄂爾多斯之後,最近一段時間,有關珠三角地區的借貸糾紛增多又一次引發瞭人們對於民間借貸、地下錢流的關註。這種現象對當地典當行業會不會產生相關影響,甚至引發連鎖反應?事實是否真如傳聞中那般嚴重呢? 今年以來,銀根緊縮讓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融資,民間融資規模擴大,當然融資成本也“水漲船高”。 知情人士透露,當前在珠三角地區民間借貸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通過小額貸款公司獲取資金,有抵押物情況下,貸款月利率為2.5%至3%,無抵押貸款月利率為6.8%至10%;二是行業之間的拆借,一般常見於大型的交易市場,通過同行介紹或者業務往來,資金需求方可以6%至12%的月息得到資金;三是各種地下錢莊,也就是俗稱的高利貸,其資金來源復雜,有非法集資的風險。 據悉,當前珠三角地區的地下錢流暗湧已形成一定規模,有人由此擔憂可能導致區域性風險。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據初步估算,珠三角民間借貸整體規模不大,目前違約情況暫不嚴重,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時也承認,的確存在部分資金流向國傢宏觀調控領域,相關法律糾紛增多,非法集資案件數量上升等問題。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今年1至9月,廣東某市級法院受理與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相關的案件約4000件,高於2010年全年的數量。據此,業內有人建議,隨著歲末年初資金結算的高峰期漸近,風險可能集中暴露,需要引起關註。 那麼,當地的典當行業感受又如何呢? “對於民間借貸糾紛增多的現象,我們在平常的同行交流之中確實聽說有這樣的例子,但要說對典當有多麼大的沖擊,至少我們珠江典當行暫時還沒有特別強烈的感受,”廣東珠江典當行常務副總經理申又喜表示。然而他也同時坦言,“現在典當行的防風險壓力確實是加大瞭,就怕對客戶審查失誤,陷進某種連鎖反應的‘泥沼’中。” 這種心理壓力顯然不是多餘,“業內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企業以企業主個人名義向典當行借貸後出現違約,典當行通過法院查封資產時才發現,該企業通過民間融資渠道借貸數額龐大,全部未能按期歸還。”深圳某典當行的經營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像我們典當行就專門設立瞭‘風險控制部門’,而且還配備瞭專門的律師。凡是單筆數額達到一定標準的業務,必須要經過公司的審批委員會通過才能放。不可否認,現在是一個賺取利潤的機會,各種融資機構都想分一杯羹。但越是搶市場,我們對於風險防范的壓力就越大,因為,借貸是人和人之間打交道,不是你單方面正規、講誠信就可以規避問題的。” 記者註意到,具體的風險防范措施還突出表現在折當率的降低上,以廣東珠江典當行為例,“房產典當是我們日常業務的大頭,之前折當率高的時候還可達到8成,最近一段時間已經開始下調,現在在7成左右。”申又喜說。 這樣做的肯定不止珠江典當一傢。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面對市場強大的資金需求,珠三角地區以房屋為主要業務的典當行,現在都面臨著“接不接需要三思”的糾結。“下調折當率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與此同時對於客戶的審查也更為嚴格。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能夠抽出資金應對更多的服務。”業內人士說。 推薦閱讀: 中國典當聯盟網最新qq群公告 作者:中國典當聯盟網2012-11-15 《典當縱橫》月刊征稿啟事 作者:中國典當聯盟網2012-07-15 [典當年審]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2年度典當企業年審通知.. [典當申報]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2年度新增典當行審批通知.. |
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借貸糾紛增多 風險成典當“心頭之患”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