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資銀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加之國內銀行間競爭也日益激烈,一些銀行紛紛開始“收復失地。”重拾昔日不屑一顧的“小生意”,逐漸開始重視個人的小額貸款業務,這嚴重威脅瞭典當行的房產典當業務。1月31日,北京乾通典當行總經理陶文英告訴記者,2006年銀行開始傾向個人業務,對房產典當業務造成瞭一定的沖擊,該行的業務比例也已開始發生變化。 ??? ?據瞭解,溫州市目前一些典當行甚至已經幹脆放棄瞭房產典當業務,原因正是當地銀行正在日益簡化對普通老百姓的房產放貸程序。 ??? 與銀行“共享客戶” ??? ??調控以來,各傢銀行對開發性貸款和個人按揭業務的開始惜貸,這在無意之中給瞭典當行發展空間。 ??? “曾經我接待過一位開發商,他當時急需資金繳納土地出讓金,但找銀行貸款要有一系列的審批手續、需要等待時間,所以他就將一些沒有蓋完的尾樓典當給我們。”北京市某典當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他還表示,類似的例子在房產典當業務中不在少數。 ??? ?銀行繁瑣的手續及門檻的設置將許多欲貸小額資金的客戶“拒之門外”。然而,相對於銀行自身來講,“抓大放小”,不願意理會單筆金額在幾十萬元的“小生意”,也是其一直以來辦理貸款業務的態度。 ??? “拿一個億的貸款資金做例子,將它貸給需要1000萬的客戶,找10個客戶就行瞭;但如果要貸給需要100萬元資金的客戶,則需要找100個客戶,這樣的話銀行的工作量就大多瞭。”北京市典當行業協會會長郭金山分析道。 ??? ??北京阜昌典當行業務主辦肖躍峰表示,典當行資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對於銀行不太願意理會的個人幾十萬元、機構幾百萬元的小額貸款恰恰最樂意接受。而對於幾百萬上千萬元的大額資金貸款,典當行出於對成本、風險等各方面因素考慮,則會將其推薦至銀行。 ??? “我們主要是幫助急需在短期內融資的中小企業和個人,但對於幾百萬、幾千萬元的大客戶,在他們資信不難的情況下,我們建議還是去銀行,典當行畢竟還隻是銀行的一個輔助機構。” ??? ??比較有意思的是,銀行同典當行的業務“互補”,形成瞭一種資源共享的局面。北京市金保典當行副總經理胡波告訴記者,目前他們與銀行保持著“共享客戶”的習慣。 ??? ?“比如說銀行不想做的業務可以給我們,我們做不瞭的也可以推薦給銀行。”這種“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瞭房產業務的接單量。 ??? 銀行收復失地 ??? ?記者從多傢典當行瞭解到,相對於2006年的房產業務的走勢,各典當行均呈上升趨勢,郭金山告訴記者,目前就全國范圍而言,房產典當在典當行的業務中占比高達70%左右,“由於房產本身價值比較高,所以雖然所占比重大,但單筆交易數量並不多。” ??? ??陶文英則表示,乾通典當行2006年房產典當業務筆數雖然非常少,但比重卻占到總業務的80%。 ???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盡管銀行功能的不完善促進瞭房產典當業務的發展,但一旦當銀行開始“收復失地”,房產典當業務則必將受到沖擊。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在銀行面前,典當行可以說毫無優勢。而最能體現差距的地方就是在於雙方的成本問題上。 ??? ??該業內人士稱,銀行可以利用其自身優勢,低廉、源源不斷地以吸收存款作為貸款業務的成本,而典當行隻能以股東投入的資金作為貸款成本,這就導致瞭典當行無法擴大規模。 ??? ?然而,仍有人保持樂觀的態度。肖躍峰認為,銀行目前的個人抵押貸款業務是以年為時間單位的長期貸款業務,而典當行接受更多的則是半年以內的貸款業務。因此銀行並不足以對房產典當業務構成很大的威脅。同時他也表示會根據市場需要調整業務比例,例如增加名品業務量。? ??? ?郭金山也表示:“房產典當對於典當行規模的擴大和利潤的增長都是有貢獻的。”因而在他看來,隨著典當行資本規模的擴大,“房產典當依然將會被成為典當行的主要業務。”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