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

代表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變薄內容更精到

代表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變薄內容更精到

代表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變薄內容更精到


[導讀]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容引起代表委員的強烈關註。一條條鮮明的表述,一個個具體的數字,為百姓帶來民生新希望。

代表委員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變薄瞭,內容更精到。”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河南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沁新一邊走出會場一邊對記者說,“會風清新,政治清明,辦實事、求實效,是我們共同的期望,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嶄新開局。”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展開瞭熱烈的審議和討論。

從數字看如何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增速適當放緩是科學發展的需要,因為目前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少深層次的問題,如創新能力不夠、關鍵技術受制於人、資源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說。

他說,增速放緩有利於集中更多精力去轉方式、調結構,“而這才是我們經濟發展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客觀地看,7.5%的增速並不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宜從“平穩較快”轉變到“穩速增效”上來。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預期目標,代表委員認為,今年中央政府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調控目標確定為3.5%是現實可行的,對於來自國內外的通貨膨脹壓力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表示,去年我國物價總水平的調控目標是4%,今年調低到3.5%,這體現瞭中央政府對穩定物價工作的高度重視。劉樹成認為物價問題關系千傢萬戶,也關系社會穩定,各級政府絕不可輕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為這一政策組合加上瞭新的界限: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

代表委員認為,這預示著今年調控政策將在大基調不變的前提下進行預調微調,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更好地改善民生,同時為繼續推進改革騰挪空間。

之所以擴大財政赤字,是為瞭保證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我國財政一方面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支出不減,這需要增發國債和地方債,保持一定的財政擴張力度。

也有代表委員提出,要警惕地方出現新一輪投資熱,防止潛在財政風險轉化為現實風險。

M2反映整個社會貨幣供應量,與宏觀調控有著密切關系。代表委員認為,相比去年增長14%的目標,M2今年有一個百分點的落差,是3年來的最低值。這意味我們更註重發揮穩健貨幣政策效果,今年貨幣政策既適當調節流動性,也顯現審慎指向,釋放出控物價的信號。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唐一林提醒說,控制好物價,根本是要管好貨幣發行,避免資金泛濫。

民生熱點的回應

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容引起代表委員的強烈關註。一條條鮮明的表述,一個個具體的數字,為百姓帶來民生新希望。

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提高10%;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措施關鍵及時,指標具體實在。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棗強縣大營鎮芍藥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忠說,讓民眾老有所依,是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一個老有所養的社會,才是人人可安心的社會。養老保險要強調平等,社保體系要全民普惠。

“待遇、保障、機會等方面的公平,是百姓幸福的前提和基石。”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濰坊市市長劉曙光深有感觸地說,在解決民生問題上我們不應有一絲松懈。

“目前我國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已超2萬億元,今後還要繼續增加,必須把這些錢用好,讓人民滿意。”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百色高中教務處副主任馮碧紅認為,要花好這些錢,就必須堵住浪費和挪用的漏洞,科學合理地分配使用,同時要公開透明,百姓有權知道教育經費使用的相關信息。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代表委員們發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兩個同步’體現瞭我國民生未來的發展戰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說,除瞭收入問題,環境污染、房價高企、看病貴、入學難等這些問題百姓反映最強烈、難點最集中,政府也最關註。

“我國現在發展中的矛盾之一,就是資源環境制約。環境污染讓人們難以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幸福感。”賈康委員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霧霾天氣給我們敲響瞭警鐘,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上,要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說。

房價增長過快是城市居民普遍面臨的煩惱。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抓緊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今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原主任張泓銘說,近期出臺的調控政策表明瞭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和決心。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在當前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短期看,限購可以為房地產市場退燒,但從長期看,應健全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實現市場有效調控。

此外,針對百姓關註的重大疾病保障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全面開展兒童白血病等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唐農說,醫保“升級擴容”切中要害,重大疾病保障范圍不斷擴大將使我國醫療保障網絡更加健全,進一步切實解決困難群眾遭遇重大疾病時的醫療保障問題。

期待中的改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在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看來,我國如今出現瞭兩道門檻,一個是經濟發展能耗大污染重,一個是社會領域內的一些舊機制難以適應現實新需求。這兩道門檻,要靠改革邁過。

“未來發展最大的紅利來源於改革,這已形成共識,但有些部門和地方對改革的緊迫性認識還不夠。下一步要真正按照中央要求,把改革作為各項工作的抓手和突破點,以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代表說。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呼聲最高的改革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已經制定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幹意見,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確保制度建設到位、政策落實到位。

劉樹成委員說,若幹意見雖然提出瞭改革路徑和一些指標,但總的來說還是原則性指導意見,落實還得要有具體政策。有一點很明確,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徑是提高勞動報酬收入,初次分配領域改革要重在提高勞動報酬,再分配領域重在幫扶困難群體。

“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山上拉土、把坑填平’,也就是說通過建立稅收調節機制和轉移支付手段,逐步縮小收入差距。”來自河北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尚金鎖說得很形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劉凡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代表民革中央作大會發言時,就穩步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擴大戶籍制度改革范圍,進一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地市級以下全部放開,同時逐步放開大中城市落戶限制。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二,以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給農業轉移人口吃“定心丸”。註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讓農民的土地和宅基地的使用權享有可轉讓與可收益權。解決農村宅基地確權問題,逐漸完善農民的宅基地和住房產權制度。

第三,以產業為支撐,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特別要加快發展以縣城和農村城鎮為主的小城鎮。

第四,以統籌安排為思路,分層分批地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阜寧縣縣長顧雲嶺對此深有感觸:隻有部分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穩定集中生活,才能實現土地有效集中和集約經營,發展現代農業;而城鎮化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現代化,而且可以向農村輻射更好的公共服務,這一切的關鍵是如何有效保障城鎮化過程中農民的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城鎮化問題專傢周漢民說,報告中明確瞭“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意味著城鎮化是完全能兼顧“三農”、保護鄉村風貌的城鎮化,而不是“村莊消失”式的城鎮化,這樣的“工農、城鄉關系”才更健康、也更和諧。(《半月談》2013年第5期,記者 何晏 王昆 李斌 趙仁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