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飆車案漩渦:真相不“頂包” |
(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侯某向遇難者傢屬道歉。本版均為資料圖片 一輛百萬豪車,一起飆車悲劇。一個來自農村肇事的自首者,一次深陷被“質疑”漩渦的官方發佈。對於深圳來說,這場疾風驟雨般的輿論漩渦,因5月26日凌晨那場看似單一的車禍而起,卻在幾乎超出所有人預料之外的“頂包”質疑中迅速發酵與演變,點燃一場有關政府公信力的嚴重信任危機。 “您認為為什麼大傢會對交警不信任?”6月1日晚,央視新聞調查節目回顧深圳5·26車禍事件,接近尾聲時,面對主持人的這個問題,深圳交警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徐煒的回答是,“這個我們也不好說。”此前一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於這起在四天內連續召開四場新聞發佈會回應質疑的車禍,徐煒的說法是:要將“5·26”飆車案辦成“鐵案”。 而現實則是,直到此時,這場交警發佈———公眾質疑———交警舉證釋疑———公眾再質疑的車禍“頂包”疑雲,都並未完全消散。官方的“鐵案”和民間的信任,仍未完全重合在相同的軌道上。 “頂包”說與“不能頂包”斷言 32歲的湖南攸縣的哥譚亞立駕駛著自己的電動出租車載著23歲的唐露露和24歲的張瑞凌向南山方向行駛。這是5月26日的凌晨3點,8分鐘後,一輛疾馳而來的紅色G T -R跑車以180公裡的時速從後方撞來,幾分鐘的時間裡,熊熊燃燒的大火奪去瞭車上三條鮮活的生命。 逃逸七個小時後,自稱駕駛這輛跑車的肇事司機侯某自首。隨後,深圳警方對外發佈瞭一條267字的通稿,稱“紅色G TR司機侯某超速醉駕,逃逸7小時後又到交警部門自首。目前,侯某已被交警部門刑事拘留。”當日下午,侯某被送往看守所接受警方的取證和審訊,傍晚,交警對外補充發出第二條121字的新聞通稿,稱基本鎖定侯某就是這場車禍的肇事者。到此時為止,這隻是一起普通的車禍,與以往類似事故發生後官方的處理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同。 與其同時,來自傢屬和接診醫生的質疑,開始讓“頂包”說的陰影在車禍事件上空蔓延。並且因為其包含瞭“百萬跑車”、“飆車”、酒駕等要素而迅速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話題。 在官方於車禍次日公佈瞭前來自首的肇事者信息後,受害者傢屬首先提出瞭“頂包”質疑:肇事司機明明臉上有傷,而自首者卻一臉幹凈。這種懷疑隨後在處理當晚事故傷者醫生處也得到輔證,華僑城醫院醫務科陳主任表示,當晚車禍後一起到醫院的一男三女中的受傷男子,並非警方公佈的自首者侯某! 此時的質疑還僅僅是來自於傢屬,經過媒體報道後,在網絡上開始聚集起“頂包說”的聲音,有知情人士透露自首的侯某並非G T -R的車主,真正的車主另有其人,並且是一傢建築公司的富二代。 5月28日下午,深圳交警緊急通知舉行一場新聞發佈會,圍繞自首者是不是真正的肇事者,交警部門拿出瞭肇事跑車上遺留下的一雙拖鞋以及前來自首的侯某和幾個女性從酒吧走出的視頻,作為證據證明侯某就是肇事人,並當場明確宣佈:“沒有頂包”。此前一天,深圳交警對於受害者傢屬的“頂包”質疑,給出的結論是,現有調查尚不能證明頂包。 從“尚不能證明”到斷言“沒有頂包”,一天的時間裡,警方對“頂包說”由最初模糊的否定,變成瞭確鑿的否定。按照事後深圳交警局內部透露的信息,在這場發佈會的當天上午,深圳交警局正在召開的市交警局黨委會臨時改為“5·26”案件偵破及輿情應對會議。副局長徐煒帶頭成立新聞處理小組,決定“創造性地一日一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回應開始甚囂塵上的“頂包”質疑,並組成詢問筆錄、鑒定結論、視頻資料、法定文書和編訂筆錄5個小組,分頭行動。 質疑漩渦中的證據發佈 這是一場頗為令人難以信服的發佈會:沒有車禍現場的指紋、D N A比對結果,沒有核心目擊者的現場證詞,真正的車主沒有現身,交警部門含糊其辭的回應和解釋,在媒體眾多疑問包圍中匆忙結束……尤其讓事情顯得不那麼“磊落”的是:作為一起在深圳最重要的交通幹道上發生的車禍,警方竟然無法拿出現場監控視頻,也無法提供動態視頻抓拍系統本應提供的駕車者在車上的視頻圖像。即便在現場媒體的再三追問下,交警部門當天的回應依然是,“查找瞭附近所有的視頻,但目前的視頻隻能遠遠看到的士起火,並不能看到車如何碰撞燃燒,肇事者侯某如何逃逸。”並且,由於跑車高速行駛,也沒有拍到駕車者在跑車中的視頻。 於是,根據這場發佈會上的官方信息,來自廣西農村、“沒有特別背景”的自首者侯某,成為駕駛一輛價值150餘萬跑車,在泡吧後帶瞭三個女性酒駕飆車後的車禍肇事人。而認定“沒有頂包”的證據,僅是一雙拖鞋和幾段侯某走出酒吧和車禍後走入遊艇會房間的視頻照片。 當一個來自廣西農村、沒有特別背景的打工者,與豪車、酒駕、泡吧、飆車等看似完全割裂的生活方式發生聯系,並成為這起交通事故的肇事嫌疑人後,這種“反常識”的結果迅速引發瞭來自公眾的各種質疑之聲。尤其對於其在車禍發生7個小時後才去自首,其間還被通報前往入會“門檻”數百萬的大梅沙遊艇會開房。凡此種種,都給瞭公眾對於這位“肇事嫌疑人”的無限遐想空間。 與這種不合理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深圳交警對“沒有頂包”的斬釘截鐵。這讓最開始圍繞著車禍的“頂包”質疑,開始延伸到公眾對官方提供證據真實性的懷疑。迅速演變為一場在微博網絡上席卷全國的質疑聲浪。 無法回避的質疑聲中,5月29日下午,深圳交警舉行瞭第二場新聞發佈會,針對市民懷疑的真正肇事者,現場展示瞭其沒有傷痕的照片。隨後,面對為何沒有D N A比對結果的質疑,又在30日當天第三場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瞭肇事車輛中血液、D N A比對結果,針對網友對警方提供視頻有PS痕跡的說法,相關人員也給出瞭專業回應:視頻中人頭頂的光圈是因為頭頂射燈的光線照射,並展示瞭交警重回現場調查拍攝的視頻。 而讓警方最為受到詬病的質疑:沒有動態監控視頻這一鐵證,也在事發後第五天正式公佈。 公眾質疑———警方拿出證據解釋———更多質疑———再解釋……深圳5·26跑車車禍事件,由一起普通的突發事件,將這座城市卷入瞭一場對公權前所未有的“質疑漩渦”之中。 不習慣的“對話” 從5月28日舉行第一次發佈會,到31日拿出“鐵證”,隨後的四天時間裡,深圳警方連續召開四場發佈會,質疑的聲音始終未有完全平息。這樣一起車禍,演變成為一場在當下中國並不常見的官方和民間的你來我往。在由深圳5·26車禍衍生出的一波三折中,這種由互聯網傳遞的質疑之聲,成為促成深圳交警一次次回應、擺出證據的最大推動力。推動瞭包括真正車主情況、D N A比對結果、現場監控視頻等證明“沒有頂包”核心證據的陸續公開。盡管所有這些,本應是官方斷言“沒有頂包”時,就必須提供的證據。 而在這樣一場你來我往的“對話”中,無論是作為公權力代表、習慣瞭單一發佈的深圳交警,還是每一位關註這一事件,卻又經常性遭遇公權力對質疑漠視的普通公眾,都在學習接受自己“並不適應”的反應。見慣瞭那些動輒詰問記者“替誰說話”的官員,見慣瞭“一言堂”式的發佈會,就單一事件的公共質疑連續四場發佈會回應,深圳交警在“頂包說”面前表現出的姿態和耐心,讓民眾頗有些不適應。 同樣不習慣的,還有接受瞭這種應有卻“罕有”拷問的深圳交警。在擺出瞭多件證據後,深圳交警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徐煒面對電視鏡頭,將這場質疑風波的原因歸結為“個別媒體的誤導”。作為掌握瞭調查資源的公權代表,在這樣一個疑點叢生的車禍認定裡,深圳交警被天然地擺在瞭質疑對象的位置上,無論是在缺乏證據背景下的倉促“斷言”,還是隨後遲遲未公佈的核心證據,在媒體的獨立監督和大部分提出合理質疑的公眾面前,面對這種“拷問”的第一時間回應,原本是一個公權部門所應當承擔的本職。而“誤導說”的背後,隱含瞭當下公權對回歸本位的“不舒適”之感。 深圳大學傳播學系副主任孫海峰認為,5·26事件中的交警表現,是輿論和公權互動,進而推動事件進展和信息公開的一個良好范本。“頂包質疑出來之後,網友廣泛質疑,既提供瞭一些線索,也倒逼公權一步步公開信息。”如果事發後深圳交警能更及時公佈核心證據的話,事件會更快塵埃落定。“政府部門對其公信力要小心維護,要靠一次又一次這樣的信息公開。” 而在質疑聲音漸退後,輿論對深圳交警的各種贊譽之聲開始紛至沓來。對於沒有問責、無視質疑已經成為常態的公權來說,與公眾對話的義務履行,因為“稀缺”而成為一種“可貴的表現”,深圳5·26車禍事件所暴露出的現實尷尬,遠遠超出瞭質疑漩渦的本身。 公眾因何“無法被說服” “沒有說服不瞭的公眾,隻有缺乏說服力的證據。”在深圳交警陸續拿出一連串相關證據排除瞭種種質疑後,中國青年報對深圳5·26車禍給出瞭這樣的評論。 但在漸漸淡去的車禍“頂包”疑雲背後,另一個更為值得關註的龐大群體———那些無法被說服的公眾,讓這場“質疑”風波至今仍未平息。 對於他們來說,並未在第一時間拿出關鍵證據便匆忙斷言,匪夷所思的肇事嫌疑人背景,“狗血”的車禍真相,讓隨後一次又一次釋疑的深圳交警,自始至終都並不可信。在這些無法被說服的人們看來,以將這起案件做成“鐵案”為出發點的官方行為,都不過是在一次次地修補自己“必須”證明的所謂真相而已。而真相究竟是什麼?對於曾經多次在“躲貓貓”、“俯臥撐”事件中挑戰公眾智力,在“7·23溫州動車事故”中掩埋火車殘骸、面對追問始終沉默的公權力部門來說,這些“自證”,已經讓他們變得難以再有說服力,也變得不再值得交付信任。 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博)發佈的深圳“5·26”事故輿情分析報告中的抽樣調查,在深圳“5·26特大交通事故”網友觀點傾向性分析調查中,即便在官方拿出“鐵證”後,至今仍有31%的網友表示對交警調查事件的程序表示質疑和不滿,28%的網友認為政府公信力遭遇危機,19%對深圳警方多次回應網友質疑表示贊賞。此外還有超過一成網友對交警處理危機提出建議。 5月26日跑車肇事司機自首 凌晨3時08分,車禍發生;早上10點多,自稱駕駛跑車的肇事司機侯某到交警部門自首;交警部門對侯某刑事拘留。 5月27日“頂包”質疑初起 深圳交警公佈車禍初步調查結果:事故肇事嫌疑人侯某屬醉酒駕駛。受害者傢屬首先提出瞭“頂包”質疑。 5月28日第一次發佈會引來更多質疑 深圳交警公佈“人字拖”等證據和數個視頻證明侯某即為肇事者,但卻引來更多質疑。 5月29日第二次發佈會車主現身證清白 深圳交警針對市民懷疑的被侯某“頂包”的車主,現場展示瞭其沒有傷痕的照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5月30日第三次發佈會公佈DNA結果 深圳交警公佈瞭肇事車輛中血液、D N A比對結果,針對網友對警方提供視頻有P S痕跡的說法,相關人員也給出瞭專業回應。同時和網友展開微博互動。 5月31日第四次發佈會駕車照片找到 深圳交警首次公佈瞭肇事G T R跑車被沿途攝像頭拍攝的直接畫面,駕駛座上格子襯衣男子佐證瞭侯某的肇事者身份。 6月1日“肇事者為女子”的流言再起(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一段車禍現場的視頻中出現的女性喊叫聲被網友解讀為“趕緊走,別說我是司機”,“肇事司機為一白衣女子”的傳言又在網上開始流傳。 6月2日質疑聲音漸退,范本意義被肯定 深圳交警找到瞭視頻中的喊話女子,證實她當時是在用上海方言喊:“快點走,快點走,就要爆炸瞭。” 此事件整個回應過程被認為是“輿論和公權互動,推動事件進展和信息公開的一個良好范本”。 (南方都市報) Tags: the capital, 首都廣場, 尖沙咀首都廣場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seo, e marketing, web design by zoapcon. |
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
深圳飆車案漩渦:真相不“頂包”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