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河南遇63年來最大幹旱 市民為節水吃烙餅少炒菜-河南大旱

河南遇63年來最大幹旱 市民為節水吃烙餅少炒菜|河南大旱

河南遇63年來最大幹旱 市民為節水吃烙餅少炒菜|河南大旱


河南旱情示意圖 一傢超市的工作人員在搬運塑料大桶。由於平頂山嚴重缺水導致市民大量購買塑料桶以儲備水

  核心提示:河南發生63年來最大幹旱,許多水庫見底,田裡禾苗大面積被旱幹枯而死,城鄉百姓均發生飲水困難。在嚴峻的用水形勢下,羅女士發現,烙菜餅比炒菜用水要少,讓她有點意外的是自己傢吃的菜餅,很受來購物的市民歡迎,買菜餅的人說,菜餅好吃、便宜,還能省自傢做飯用的水。

  7月份以來,全省持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呈現出嚴重的氣象幹旱,主要分佈在平頂山、許昌等多個地市,而此次多年以來少見的幹旱,也已經嚴重影響到瞭這些地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為瞭應對當前旱情,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於早些時候,及時宣佈啟動全省抗旱Ⅲ級應急響應。而處於旱情較重的平頂山等地的居民,也已行動起來,盡其所能省水節水,自發應對幹旱。

  □東方今報記者 奚春山/文 沈翔/圖

  為省水市民吃烙菜餅度日

  7月30日下午5時許,平頂山市新城區祥雲路福禧超市裡,羅女士正在烙菜餅,這是她和孩子的晚餐。也是超市的一項新業務。“這項新業務是被逼出來的。”羅女士說。

  一個月前,住在超市的羅女士發現,水龍頭裡的水流開始變小瞭,流出的是涓涓細流,而且情況愈來愈嚴重,20天前,早上、晚上水龍頭滴水,半個小時,才能滴一小盆水。愛幹凈的她已經沒法洗澡,隻能擦擦身子瞭事。

  讓羅女士憂心的是,超市裡的綠葉菜,幾乎沒人買瞭。因為附近居民傢裡的水管,也開始出現斷流狀況,而綠葉蔬菜需要大量的水來清洗,而對現在的平頂山市民來說,水是最金貴的。

  媒體報道稱,平頂山是河南目前旱情最嚴重的地區。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全市降雨145.7~250.3毫米,較常年同期減少三四成。是1975年以來的最少值。白龜山、昭平臺水庫分別來水1.74億立方米、1.45億立方米,僅占多年平均來水量的26%、24%。

  7月22日開始,對市民吃水開始實行錯峰供水,也就是在早中晚用水高峰時段加大供水量,其他時段水壓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在嚴峻的用水形勢下,羅女士發現,烙菜餅比炒菜用水要少,讓她有點意外的是自己傢吃的菜餅,很受來購物的市民歡迎,買菜餅的人說,菜餅好吃、便宜,還能省自傢做飯用的水。

  羅女士承認,缺水也給自己的超市帶來瞭新商機,超市裡的礦泉水、盛水用的大桶賣得更快瞭。

  旱情“倒逼”市民節水

  相對於新城區市民,傢住老城區一樓的平頂山市民,是眼下“最具幸福感”的人。

  市民范先生住在衛東區某小區的一樓,這裡屬於老城區。他說,天天看新聞心慌慌,新聞上說平頂山遭遇40年一遇的旱情,降壓供水。但是他洗臉、洗澡毫無壓力,而他的親戚,和他同住一小區六樓的李先生則表示,晚上12點還不敢睡,因為這個時間段用水人少,借機把傢裡的水管全部開開,所有的盆都接滿,才能放心地睡覺。

  不過,在用水困難的嚴峻形勢下,平頂山市民雖然飽受缺水之苦,但面對旱情,他們卻群策群力,節水妙招迭出。

  7月29日上午,位於老城區新華區建設路西段的中央花園小區,志願者連女士和陳女士作為節水達人,向過往行人分享自己的節水小妙招:“洗臉、刷牙水可以收集起來沖馬桶。”連女士說。而陳女士則把喝剩的茶葉水,拿來去除傢裡傢具、茶具上的污漬、油漬。

  新華區西高皇街道中央花園社區主任張東梅告訴東方今報記者,節水小妙招分廚房用水、個人清潔用水、洗衣用水三個部分,比如淘米水用來洗碗筷去油,可節約水和洗潔精的用量;洗澡放熱水前流出來的涼水可以收集起來洗衣服;洗衣服後的水可以擦地……

  出租車司機端水擦車

  讓外地來平頂山出差人士欣慰的是,平頂山的酒店,目前還能保證水量的正常供應。

  平頂山建設路東段一傢酒店的王姓服務員稱,他們酒店從來沒有停過水,並保證24小時熱水供應。而隨著幹旱到來,最近來開鐘點房洗澡的市民,也逐漸多瞭起來,

  東方今報記者電話咨詢另外三傢酒店後得知,隻有住在四樓以下的客房,全天洗澡、飲水都不受影響。

  建設路東段一傢信陽菜老板楊女士說,因為是一樓的緣故,她的店從來沒有停過水,最近生意的確比較好,很可能是市民吃水困難,都不在傢做飯瞭。

  出租車司機苑來運說,目前市內已停掉瞭洗車行,我們都是端著水盆擦車,“這麼旱,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7月31日,位於平頂山市老城區建設路西段的一傢足浴館,還在開門營業。但隻能提供一小盆水的泡腳服務,服務員小李說,水是買來的,當然要省著點用,“何況,我們總不能看著市區‘大水缸’的水在減少,再去為瞭生意浪費水”。

  “大水缸”是指白龜山水庫,這是平頂山市民唯一的飲用水來源地。7月30日,東方今報記者來到這裡,徒步從岸邊往湖中心沙島方向走去,發現部分面積土地出現瞭1~2厘米的裂痕,貝殼、田螺等原本應在水裡的生物現在已經被烈日曬得幹在土裡。放眼整個水庫,這兒已經成瞭一個巨大的凹形土缽。

  一位騎電動三輪的劉姓村民稱,“我在水庫邊長大,第一次看到幹成這樣。水庫中間的沙島,過去都是坐船去玩,現在直接走著就能去瞭。”

  來源:東方今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