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

遼寧阜蒙遇近60年最嚴重幹旱 兩百抗旱井成擺設-內蒙抗旱

遼寧阜蒙遇近60年最嚴重幹旱 兩百抗旱井成擺設|內蒙抗旱

遼寧阜蒙遇近60年最嚴重幹旱 兩百抗旱井成擺設|內蒙抗旱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play 遼寧遭遇幹旱 向前 向後

  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隻打10多米,用水泵先交2000元押金,一口井村民要給打井隊支付100元通訊費,剛打好一年多井臺就已經塌瞭,百多口井從打好基本沒用過……遼寧省目前正經歷63年來最嚴重的幹旱,旱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2011年至2013年在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過程中,為農民打的抗旱井卻成瞭不出水的“真旱井”,讓當地百姓感到傷心。

  282口抗旱井閑置耕地絕收

  阜蒙縣蜘蛛山鎮,道路兩旁的玉米成片枯萎,一米多高的秸稈底部已徹底幹枯,隻有頂部還有少量綠色。剝開一穗玉米,顆粒幹癟,有的甚至隻有一層皮。

  “活瞭60多歲沒見過這麼嚴重的旱情,山坡地旱得更厲害,玉米葉用火一點就著。”65歲的蜘蛛山村村民陳貴豐說,他傢裡的22畝地中11畝坡耕地已經絕收,另外11畝耕地至少減產六至七成。據瞭解,該村共有耕地近1800畝,約有1300畝耕地面臨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記者采訪瞭解到,2012年起,蜘蛛山村共打瞭104眼抗旱井,如今卻都閑置在田間地頭。在同屬蜘蛛山鎮的劉傢灣子村和葫蘆湯村,一共有178眼抗旱井從2013年打好後也一直閑在地裡。

  “天旱成這樣,抗旱井卻用不瞭,大傢都很著急。”劉傢灣子村村民鄭樹深說。

  質量不行還亂收費惹眾怒

  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抗旱井不能使用的原因,一是質量不過關,深度不夠;二是缺乏配套的水泵。

  蜘蛛山村村民陳貴豐地裡的抗旱井測量井深為11米,其中,水面深度約4米;而村民齊鳳榮自己花錢雇人打的水井,井口寬1米,深17.5米,水量充足。“縣裡給打的井,井深不夠,存水量太少。”齊鳳榮說。

  按照蜘蛛山村村委會和村民簽訂的合同,在水源充足情況下,井深不少於20米,井口直徑30厘米。每眼井可灌溉面積為30至50畝。

  “井口30厘米,越往底下越窄,有的井水泵放到一半就卡住瞭,下不去。”村民唐國民懷疑村裡的抗旱井“偷工減料”,沒達到合同標準。

  而在劉傢灣子村和葫蘆湯村,178眼抗旱井閑置則是因為缺少配套的水泵,有不少村民去鎮政府要配套的水泵澆地,卻一直沒有結果。

  此外,村民們對鎮裡和村裡收取的2100元錢也感到不解,而且交瞭錢之後發現井用不瞭,感到“受騙瞭”。

  蜘蛛山村村委會主任劉志說,抗旱井打好後,按鎮裡要求,每口井要交2000元錢當水泵押金,三年後返還給百姓;另外每口井村裡收瞭100元錢,給打井隊做通訊費。

  蜘蛛山鎮政府一名負責人承認,這是鎮裡為瞭方便水泵管理自己做的規定。這位負責人稱,劉傢灣子村和葫蘆湯村的178眼井沒有配套的水泵,他們向縣發改局打瞭幾次報告,但都沒有回應。

  主管部門說不清責任歸屬

  阜蒙縣發改局副局長習著江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抗旱井工程由時任發改局副局長李洪志負責,他不清楚工程質量問題,而李洪志則於今年7月17日被檢察院批捕,具體原因習著江沒有透露。

  對於工程質量應由誰負責,習著江先說“可能由監理部門或質監部門負責”,而得知鎮政府、村委會收瞭2100元押金和通訊費後,又說“他們收錢我們不知道,也不符合規定。既然他們收錢瞭,工程質量應該由他們來負責”。

  至於抗旱井的口徑、深度以及工程質量應執行何種標準,驗收時是否達標等問題,參與過該工程驗收的發改局的農業股和綜合股工作人員則表示“不瞭解”或“記不清瞭”。

  據瞭解,阜蒙縣的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是國傢發展改革委確定的一項水利骨幹工程,由縣發改局實施,2011年至2013年共打井2479眼,累計投資7500萬,主要由國傢財政撥付。

  根據水利部出臺的《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第六條規定,水利工程質量由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全面責任。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遼寧重旱區兩百抗旱井成擺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