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黑龍江高速檔案館被指違規征地 形似平壤太陽宮-征地-檔案館

黑龍江高速檔案館被指違規征地 形似平壤太陽宮|征地|檔案館

黑龍江高速檔案館被指違規征地 形似平壤太陽宮|征地|檔案館


  來源:澎湃新聞網

  哈爾濱市民近日向澎湃新聞爆料稱,位於該市香坊區朝陽鎮劉傢村的黑龍江省高速公路檔案館外觀豪華,酷似朝鮮平壤錦繡山太陽宮。周圍被征地村民反映,以該館為主體的建築工程存在違規征用土地的情況,而在村民抗議征地的過程中,有多傢農戶的果樹遭到蓄意毀壞,至今仍得不到解決。

  澎湃新聞記者這幾日多次聯系香坊區和朝陽鎮政府、哈市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對於檔案館建設以及征用土地審批手續等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均未給予正面回應。

  檔案館配5000平方米的“休閑服務區”?

  周兆興是劉傢村被征用土地的農戶之一。8月7日,周兆興告訴澎湃新聞,在劉傢村被征用土地上建設的黑龍江省高速公路檔案館於2011年開建,2013年全部完工。周兆興說,檔案館主體大樓的外部裝修非常豪華,形似濃縮版的朝鮮平壤錦繡山太陽宮,同時在檔案館的正南側修建瞭人工湖和亭臺花園。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局網站信息顯示,檔案館總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790平方米,地上五層,地下一層。檔案館配有多個大型檔案儲存室,可儲藏工程檔案20萬卷。功能上可進行檔案的保管、查詢以及電子信息化檔案管理等,同時在檔案管理基礎兼具招評標、展示廳及組織大型會議功能,“建設理念及使用功能上均屬全國領先”。

  根據查閱到的檔案館裝修工程施工招標公告,該館屬於市級檔案館三類標準。

  周兆興表示,事後曾向香坊區農村土地征收辦公室瞭解到,與檔案館一同施工的還有“黑大公路繞城高速至青島路段平房服務區”工程。兩個工程加在一起實際獲得審批的征地面積是11000平方米,除瞭6000平方米的檔案館建設用地,其餘5000平方米土地應該用於服務區(包括休閑區域)建設。周兆興說,他根據建築施工單位公示的材料測量發現,服務區占地面積估算不到2000平方米,另外約3000平方米土地則作為配套的“休閑區域”,包括廣場、人工湖、湖邊花園等。

  “10萬平方米的土地沒有審批手續”

  根據周兆興的說法,不僅僅是用於建設檔案館和服務區的11000平方米土地,2012年初,劉傢村的其餘9萬多平方米的土地也被征收。周兆興還表示,前前後後被征用的土地,都用於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局檔案館以及周邊的建設。根據檔案館整體規劃圖,該工程最終面積為10萬餘平方米。而這些土地在征用過程中,“當地政府一直未拿出正式的征地審批手續”。

  周兆興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瞭一份2010年6月7日哈爾濱市政府所發的預征地公告。公告中,包括劉傢村在內的7個自然村的集體土地被用於“黑大公路平房段至拉林段擴建工程建設用地”,但公告並未說明被征用土地的具體位置與征收面積。

  周兆興說,除瞭這份預征地公告,劉傢村其他被征用土地,他並未看到相關的審批文件。劉傢村同被征地的村民王恒也向澎湃新聞稱,包括他在內的被征地村民沒看到過土地被征用前後相關的批文公示過。

  根據國土資源部令第10號《征用土地公告辦法》第三條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公告。其中,征收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辦公室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8月8日向澎湃新聞表示,其不清楚用於建設檔案館和服務區的土地是否有過審批程序,要去問局裡的辦公室。而澎湃新聞記者多次撥打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的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

  周兆興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2013年11月,在被征地的劉傢村村民們的一再要求下,哈爾濱市香坊區農村土地征收辦公室曾經代表省高速公路建設局做出回復稱,該工程先期征用的11000多平米基本農田,有省國土資源部門批文,之後征收的土地和先前的土地有關聯,目前正在履行相關程序,但當時該辦公室並沒有拿出相應的審批文件。       

  在國土資源部和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官方網站,澎湃新聞記者試圖搜索有關征用土地審批文件的信息,但均未找到。

  8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致電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科。工作人員表示,需要知道該檔案館是屬於土地審批的哪一個批次,否則無法查詢到該土地是否有相應的批文。澎湃新聞記者又聯系資源廳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關於土地審批手續需要詢問規劃處。隨後,規劃處工作人員又將此事推回給瞭耕地保護科。

  當天,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科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稱,負責土地審批的同事目前並不在單位,對於檔案館以及劉傢村其他征用的土地是否有正式的審批文件,其稱“自己和其他同事並不清楚”。

  11日,劉傢村村長文向陽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不清楚劉傢村總共被征用瞭多少土地,也不知道用於建設檔案館的土地是否有相應的審批手續,“一切問題你去找區裡的集體土地征收辦公室”。澎湃新聞多次致電香坊區農村土地征收辦公室,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村民:一夜間價值數百萬元果樹因征地被推平

  周兆興對澎湃新聞說,就在村民們要求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征地審批文件的過程中,2013年10月21日夜間,包括自己傢在內,三農戶土地上的林木果樹被人惡意破壞,損毀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經評估,損失共達數百萬元。而這之前,周兆興與其他劉傢村村民正在就征地流程是否合法、地上附著物的賠償標準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問題與香坊區政府、朝陽鎮政府爭論。

  劉傢村村民王恒對澎湃新聞稱,被毀果樹的三傢農戶中,自己的損失最為嚴重。近2畝地中的300多棵李子樹在去年10月21日晚被人蓄意破壞。“那天晚上霧霾很嚴重,5米之外都看不見人,如果不是天氣惡劣(我沒在意),我的樹也不會一夜之間被人推平”。王恒說,李子樹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一年下來能有近4萬元的收入。但如今樹也沒法種瞭,自己隻能靠給附近開發區的工廠打零工謀生。

  另根據周兆興對澎湃新聞記者的描述,事發次日清晨,他們發現果林地被毀後第一時間報警。當地朝陽鎮派出所民警到現場簡單詢問後認為是政府行為,不予立案。而鎮政府又不承認和事件有關系,讓村民重新到派出所報案。此後村民們多次聯系香坊區政府。去年11月27日,時任香坊區副區長張富貴對被毀果樹的村民表示,作案的人應該是“利益相關方”,農民按理說不會去毀壞自己傢的樹木。     

  周兆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張富貴承諾一旦查實是何人所為,肯定嚴懲並且賠償村民的財產損失。去年11月30日,朝陽鎮派出所對此事立案,但之後一直未給村民任何答復,案件至今毫無進展。

  澎湃新聞記者8日撥打張富貴手機詢問被毀果樹一事的進展,對方得知澎湃記者所問之事後立即掛掉電話,之後電話便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而朝陽區派出所王姓值班民警稱自己不知情,因派出所共有4批民警輪流值班,他並不知道是誰負責該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