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

專傢:長城遭人為破壞嚴重 保護條例成一紙空文-長城

專傢:長城遭人為破壞嚴重 保護條例成一紙空文|長城

專傢:長城遭人為破壞嚴重 保護條例成一紙空文|長城


  央廣網北京8月16日消息(記者王遠)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其建造時間之長,分佈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擬的。作為我國的標志性建築,長城的保護修繕一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日前,據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吳國強透露,調查顯示,受長期以來地震、洪災、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影響,長城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在15日舉行的“長城精神與長城文化“的媒體座談會上,中國長城學會的秘書長吳國強透露,受長期以來的自然因素的影響,長城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他以明長城為例進行瞭說明,目前明長城的墻體隻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的保存狀況非常差,甚至隻剩下瞭地面的基礎部分。吳國強認為,眼下的長城面臨著相當嚴重的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威脅,特別是近年來人為破壞有加劇的趨勢。

  據瞭解,個別地方政府在開發利用長城資源的時候,過於追求眼前的利益、局部利益,隨意開挖,多次發生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破壞長城的事件。上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的時候,寧夏長城有1500多公裡,800公裡左右可見墻體。而到瞭90年代中期,可見墻體目前隻有500多公裡。而如今,隻剩下300公裡左右瞭。在2004年的時候,寧夏的中衛為瞭建速生林,用推土機拆瞭300多米的長城,而當調查組問及此事的時候,當地則居然根據不知道這是長城。此外,由於缺乏保護的知識和意識,在偏遠的地區從長城上取磚取土、平整道路、種植作物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在2003年7月到2004年4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河北董傢口長城的城墻從完好無損到瓦礫遍地,原因竟然是當地百姓為瞭5角錢一隻的蠍子、幾元錢一條的蛇,紛紛到城墻裡去逮蠍子、捉蛇。

  早在2006年,我國就出臺瞭《長城保護條例》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對已建的文物頒發的國傢級的法律文件。但是有專傢指出,《長城保護條例》目前還處在一紙空文的階段,因為它隻是一個說明性的文件,並沒有具體的細則,也缺乏執法者。保護長城不是說文物部門去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需要各個部門的參與,也需要全社會的理解。

(原標題:長城遭人為破壞愈演愈烈 保護條例成一紙空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