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

控儔惟迾爛汜芧鞞傑膘_觳



北京暴雨兩青年喪生慘劇凸顯城建問題


















北京暴雨兩青年喪生慘劇凸顯城建問題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暴雨考驗,以及奧運會的投資刺激之後,北京排水體系依然漏洞百出。

財新《新世紀》記者 崔箏 周凱莉 實習記者 董淼

北京,石景山區的一條大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看不到任何慘劇的影子。

2011年6月23日,北京新興橋下,行人在積水中前行。王貴彬/CFP

6月23日,北京暴雨。就在這個地方,蘋果園街道辦事處往東約50米的綠色廣告牌下,兩名在京打工的外地青年被卷入排水管道之中。一兩天後,他們的屍體在幾公裡外的管道出口被陸續發現。

一名目擊慘案的黑車司機回憶,當天接近傍晚6時,雨越下越大,寬約15米的主幹道上全是黑乎乎的積水,深約30厘米。

馬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一輛黑色轎車在雨幕中挪移,四名青年穿著雨衣奮力推車。參與推車的一名青年說,幾乎一眨眼的功夫,他就發現其中一個同伴不見瞭。此時,有人驚叫:“他掉下去瞭!”倉促間,沒有任何工具,另外一名同伴站在沒有窨井蓋的水渦邊,用身體鑄成一堵墻,阻擋其餘積水湧入管道。另外兩人負責救人。然而,不到一分鐘,這位負責“築墻”的同伴也被卷入水渦之中。

“那個時候,我們都驚呆瞭。”這位推車青年的聲音十分沮喪。

至於慘劇的原因,石景山區委宣傳部對媒體解釋說,瞬時降雨量太大,排水系統無法及時排泄,管線內水壓過高,井蓋超負荷運行,造成井蓋被水流頂起,發生移位。

附近居民大多是從報紙、電視和網絡上,得知這一幕慘劇。附近的馬大爺說,很多住在平房裡的居民都忙著用臉盆往外舀水。暴雨過後幾乎一周,他騎著自行車在周圍遛達時,發現楊莊路、阜石路交叉的高架橋南邊依然有一灘水窪,“幾天都下不去”。

官方稱,此次暴雨屬十年一遇,從6月23日下午降雨開始至次日早上8點,城區平均降水73毫米;石景山局部地區甚至是百年一遇,一小時降水量多達128毫米。

6月30日清晨,降雨又一次光顧北京,令防汛部門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奧運機遇並未奏效

為迎接奧運會,北京曾在改造排澇系統中投入巨資,其力度遠遠超過國內很多城市,但未有根本改進。

6月23日,北京市海淀區沙窩橋附近擁堵不堪。萬象/ 新華社

“七年瞭,一點改進都沒有。”提到“6·23”暴雨中再次被淹的蓮花橋,原北京市水務局河湖管理處總工程師李裕宏氣憤地說。

2004年7月10日的北京暴雨中,積水最深處即為位於西三環的蓮花池立交橋(即蓮花橋),水深達2米。公交車還算好,小汽車整個車身都被淹沒,司機和乘客不得不棄車而逃。那是北京城區自198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降雨,數十個路段嚴重積水。

在此之前,北京沉浸於迎接奧運會的火熱狀態。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程曉陶說,那時候,“大傢迎奧運的思路是要把體育場館、交通通訊之類的東西搞上。2004年的暴雨造成全城交通癱瘓,給領導們提瞭個醒。”

這次暴雨之後,國務院總理溫傢寶迅速批示,要求北京市認真反思在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規劃所所長謝映霞介紹,1949年的時候,北京很多地方的排水設計標準很低,甚至是0.3年一遇。“也就是說,一年淹兩三次是正常的。”

此後,北京市著手建設排水管網。70多歲的李裕宏提及,北京在1950 年整治著名的臭水溝——龍須溝,將其改建為雨污合流管道。排水系統的退休專傢譚乃秦也說,上世紀60年代,北京對排水系統有一個完善規劃,比如沿著地鐵環線(即2號線),前門、宣武門、東便門等地帶,在兩個洞眼的地鐵外,加建一個洞眼,建設寬8米、高4米的排水道,可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也可兼作防空洞。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高級工程師王鴻雲2006年亦撰文介紹,到1988 年底,北京將河流、明渠能改暗溝的基本改為暗溝,能蓋板的也都蓋瞭板,“雨水、排水問題基本上解決”。

但是,王鴻雲指出,北京排水設施依然落後,並且使用著100多公裡的明清遺留舊溝。譚乃秦也強調,隨著城市擴張,北京的排水系統越來越不完善,“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統都是缺失的,沒有幾百個億都下不來”。

眼看奧運會就要到來,北京在改造排澇系統中投入巨資,其力度遠遠超過國內很多城市。

蓮花橋自然是改造重點之一。2005年,使用瞭十年的蓮花橋雨水泵站更新換代。原來的兩臺44千瓦抽水泵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兩臺170千瓦大功率抽水泵,“以保證汛期蓮花橋下不再積水”。

北京市防汛辦總工王毅告訴財新《新世紀》,蓮花橋防洪設施提高到三年一遇,對蓮花河也進行瞭疏通,排水能力大大提高。針對各方對蓮花橋等路段再次積水的抱怨,他的回應是,“對於超過標準的暴雨,超過泵站排水能力的短時積水是不能避免的。”

在防洪應急體系和預案方面,北京也有很大改進。在暴雨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的投入,國內更是沒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擬。今年“6·23”暴雨之前,北京的氣象部門提前一天即做出瞭預報。“這次暴雨預報得很準,頭一天就通知要下大雨,雨量的估計也差不多。”程曉陶說。

此次暴雨來臨之前,北京市防汛辦等單位已經啟動防汛戒備預警響應。當然,令人遺憾的是,預警信息未能提前公開發佈,也未通過短信方式提醒所有市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