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

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陸廷榮:以責任之名澆灌菁英

english tutor,中學補習,補習社-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陸廷榮:以責任之名澆灌菁英

english tutor,中學補習,補習社-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陸廷榮:以責任之名澆灌菁英


【補習社, 英文補習, 補習英文, 中文補習, 補習中文, 英文課程, 暑期課程, 補習數學, 數學補習】
>


陸廷榮和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

  ■ 人物速寫

  陸廷榮,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中學數學補習學科特級教師。現任江蘇省揚中市外國語學校校長。曾榮獲江蘇省揚中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揚中市、鎮江市青年教師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青年數學補習教師評優課二等獎。先後被評為“揚中市十佳教學能手”、“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揚中市優秀科技人才”,2005年9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中學數學補習學科特級教師”,連續多年受市政府嘉獎和記功。
  主持國傢級和省級課題研究各1項,參與國傢級和省級課題研究5項。有多篇論文在《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江蘇教育》、《中學數學補習月刊》等國傢級和省級期刊發表,有4篇論文獲江蘇省“五四杯”、優秀中學數學補習論文等獎項及江蘇省教育學會組織的論文評比一等獎。

  ■ 人物故事

以責任之名澆灌菁英

  無論是身為一名普通教師,還是身為一所學校的校長,27年間,陸廷榮心中都掛著這樣一副座右銘式的對聯:莫講地位莫講辛勞莫講榮辱甘為人梯把天下興亡作己任;不說收入不說待遇不說得失傾平生精力育人才。他用自己的責任使教育之花開放得更加美麗。
  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陸廷榮踏入教育戰線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已經根植於心。
  陸廷榮原來做老師時,所帶的班裡有個叫張揚的學生。有一陣子,這個學生情緒低落,不願與其他學生交往,性格明顯變得孤僻,成績也直線下降。看到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變得如此頹廢消沉,教師的責任感讓陸廷榮覺得,自己必須查明原因,決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通過走訪,他弄清楚瞭原因:張揚的父母正在鬧離婚。怎麼辦?陸廷榮犯瞭愁,俗話說“清官難斷傢務事”,更何況他自己隻是一名老師。為瞭自己的學生,他沒有打退堂鼓,在張揚父母不理解的情況下多次登門拜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次又一次給他們講傢長對孩子應負的教育責任。
  很長一段時間,他一邊做張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邊悉心照顧張揚。很多時候,他與張揚吃住都在一起,從精神上和生活上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苦心人,天不負!”陸廷榮的誠心打動瞭張揚的父母,他們和好後,燦爛的笑容又回到瞭張揚的臉上,這個學生重新煥發瞭對生活的熱情,加倍努力學習,最終邁進瞭中等師范學校的大門。
  教育青燈須人守,栽樹還做護園人。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以責任之名,以愛之名,陸廷榮為學生不知付出瞭多少個休息日,失去瞭多少個與親人歡聚的機會。陸廷榮說:“我願做一輩子用愛心點燈的人,在照亮學生未來的同時,也無悔自己平凡的一生。”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陸廷榮收獲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他的學生畢業後給他寫信:“我慶幸初中三年碰到瞭您,每當我們談到您,滿是驕傲和崇拜。我們會以您為榜樣,努力做到最好。”
  教學精益求精
  在教育中,教學是天。“要給孩子一杯水,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需做常流水。”在教學中陸廷榮一直用這句話來告誡自己。他給自己定下規矩,不管工作多忙,時間多緊,每天都堅持讀書、寫教學筆記。他借閱瞭一摞又一摞書,做瞭一本又一本筆記。一桌一椅,一盞臺燈,伴他度過瞭一個又一個靜讀的夜晚和周末。
  通過學習,他在生活、教育教學,甚至其他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逐漸沉淀為無形的文化力量,他眼前的路越來越清晰瞭。他試行瞭以學生為主的“合作討論式教學”、“情境教學法”、“實驗引趣法”、“競賽引趣法”等一系列數學補習教學新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一言堂式教學。他在數學補習課上,一般隻講20分鐘,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瞭學生的主體地位。
  陸廷榮常跟教師們說起:“要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才是優秀教師永葆活力的妙方。”為瞭使教學精益求精,他深入課堂,走訪老師,外出觀摩,研究典型,最終確立瞭“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改思路。經過20多年的辛苦,陸廷榮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探索出瞭一條新一代學者型教師的成長之路。
  人格是最高學位。陸廷榮把人格看作教師最重要的素質。他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更影響瞭學校的其他教師。工作中,他一面向老同志虛心討教,一面又把培養和幫助新老師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他們共同探討和掌握教學新動向、新信息。
  傾心管理  學者校長
  陸廷榮說:“我是一名普通教師出身的校長。我最大的心願是做一名學生愛戴、傢長放心、社會認可的教師,但既然歷史將自己推到瞭校長這個崗位,那就隻能幹好。”
  2001年,陸廷榮通過競聘而成為揚中市一中民辦學校校長。面對新的辦學體制,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他深知,身為揚中教育的改革先行者,自己隻能知難而上。為瞭凝聚團隊,他率先垂范,積極推行“穩步提高、重點突破,拓展服務范圍,推進教育信息化”三大戰略,不斷探索完善以“人文、和諧、自主”為特質的個性化校園建設。最終,通過整體搬遷,學校實現瞭跨越式發展,建立瞭“揚中市外國語學校”。
  陸廷榮反對形式主義,倡導實事求是,崇尚平等民主,著眼於自由發展。他努力打造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盡力創設師生成長的最佳環境。幾年來,學校的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有超過百人分獲國傢、省級一等獎。
  勤心耕耘不知歲,碩果年年已半生。陸廷榮是一個將青春獻給教育、用愛心鑄就年華、讓生命於青苗間綻放的教師,是一個潛心礪教、品味青燈甘苦、碩果盈枝卻能心向淡泊的特級教師,還是一個博學善思無日怠、栽桃育李一世勤的學者型校長。
  (摘編自《揚中簡報》 徐彩雲 文)

  ■ 人物主張

愛生乃師者天職

  百位不成功的教師可能會有百條失敗的原因,而百位優秀教師卻都有一條共同的成功經驗,這就是熱愛學生。愛生,是教師的天職。
  曾經有人向教育界知名特級教師斯霞討教成功的秘訣。斯霞老師動情地說:我沒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我全身心地愛著我的學生。教育專傢於漪曾在她的報告中說:“教育事業是一個永恒的事業,教師肩上擔著千斤重擔,教師要有滿腔熱情滿腔愛,和學生心心相印。”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教師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關鍵,就是要“永遠愛著每一個學生”。
  熱愛學生首先要瞭解學生。師生關系是學校這一特殊機構中形成的人際關系。師生在傳遞知識和情感過程中進行友好合作,才能完成非功利性的教育任務。瞭解學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
  熱愛學生就必須理解學生。學生的行為表現,尤其是一些隨意性行為,需要教師更多的理解和寬容。教師要經常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經常性地換位思考。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必須的,而教師的寬容之心則是難得的。這需要教師不僅具有高超的教學水平,更要有一個寬闊的胸懷。
  熱愛學生要學會尊重學生。由於“師道尊嚴”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實中的很多教師往往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求學生的多,尊重學生的少。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一切由教師說瞭算的現象仍十分普遍。一些教師把“聽話”和“順從”作為好學生的主要標準,如其不然,則視為“異端”,動不動就訓斥,甚至變相體罰。這是我們要力戒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課程觀,要求教師應將學生首先作為平等的人來對待。
  教師對學生的真情一片,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口中,而是要深入心中。愛生,是教育事業的永恒主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