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星期一

湖北省圖書館舊址擬改造成抗戰紀念館-抗戰紀念館

湖北省圖書館舊址擬改造成抗戰紀念館|抗戰紀念館

湖北省圖書館舊址擬改造成抗戰紀念館|抗戰紀念館


  中新社武漢9月1日電 題:匯聚歷史保留“大武漢”的抗戰記憶

  中新社記者張芹

  “偌大的武漢,至今沒有一座關於武漢抗戰的紀念館,著實讓人感到遺憾。”近日,湖北省政協委員、資深媒體人盧綱告訴記者,兩年多來,除瞭本職工作,他一直奔波於推動武漢建設抗戰紀念館,在他看來,這是“偉大的事情”。

  2013年1月湖北省“兩會”期間,盧綱曾提交《關於在省圖書館舊址建立武漢抗戰紀念館》的提案。擁有79年歷史的老圖書館與武漢抗戰有何關聯?

  在武昌蛇山南麓,綠蔭掩映下,一座綠琉璃瓦、青灰磚墻的宮殿式建築即是湖北省圖書館舊址,2013年隨著新圖書館的建成整體搬遷,這座古樸的老式建築空置至今。盧綱告訴記者,抗戰期間這裡曾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即中國軍隊指揮中心所在地。

  盧綱的這一觀點在《湖北省圖書館館史》記載中得到印證。該館研究員昌慶旭發現的一段武漢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在老圖書館大樓前閱兵的影像資料,進一步證實兩者之間的淵源。

  1938年日軍侵占南京後,將矛頭對準戰時首都武漢。當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以武漢地區為中心,沿長江南北兩岸皖、豫、贛、鄂4省展開抗擊日寇的大會戰,戰役持續瞭4個半月、大小戰鬥數百場,並以中國軍隊主動撤出告終,武漢就此淪陷。

  “雖然武漢淪陷,但這場被稱為‘武漢會戰’的戰役,打破瞭日軍速戰速決、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企圖,一舉扭轉中國抗戰形勢,使得抗日戰爭從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武漢抗戰史研究專傢田子渝介紹,武漢會戰參戰兵力之多、規模之大、戰線之長、殲敵之多,都堪稱8年抗戰期間戰役之最。

  盡管武漢會戰主戰場多在武漢外圍,但這場轟轟烈烈的戰役仍在這座城市留下瞭“中山艦”、“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受降堂”等諸多抗日歷史遺跡。

  位於江夏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內,陳列著武漢會戰中被日軍擊沉並於後期修復的中山艦及數百件相關文物;保衛大武漢空戰中犧牲的15位蘇聯空軍志願者長眠於解放公園內;中山公園內的“受降堂”如實記載瞭日本侵略軍在華中地區向中國人民投降的一幕;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見證瞭第二次國共合作滄桑歲月……

  每年“七七事變紀念日”、“武漢淪陷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中山艦博物館、蘇軍烈士墓、受降堂等抗日遺址都會迎來各界民眾,祭奠抗日英烈、警醒世人勿忘國恥。

  盡管如此,盧綱認為,武漢會戰規模空前,湧現瞭許多經典戰例和英雄事跡,對於全民族抗戰進程影響深遠,而分散在各地的抗日遺址並不足以承載武漢會戰在中國抗戰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漢需要一座專題紀念館,匯聚抗戰期間發生在這個城市的抗戰記憶。

  田子渝也表示,武漢會戰不僅是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轉折點、“國共兩黨通力合作,共禦外侮”的典范,更一度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心,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使得在此建立一座抗戰紀念館十分必要。

  讓盧綱欣慰的是,兩年多的奔走呼籲得到湖北省、武漢市各級政府重視,經過專傢學者的實地考察、調研論證,近日,將湖北省圖書館舊址改造成為武漢抗戰紀念館的設想終由一紙建議形成政府文件。目前,武漢抗戰紀念館建設工作正在籌備中。(完)

(原標題:武漢抗戰紀念館建設工作正籌備中 保留抗戰記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