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星期二

廣州維吾爾族城管3個月勸12名老鄉(圖)-城管-維族青年

廣州維吾爾族城管3個月勸12名老鄉(圖)|城管|維族青年

廣州維吾爾族城管3個月勸12名老鄉(圖)|城管|維族青年


艾山艾力(右)在與小販交談 實習生 吳梓鴻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一群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年輕人協助廣州的城市管理工作,會說維語的他們如何開展工作?且隨記者“探營”

  羊城晚報記者 凌越

  在廣州,有一群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青年在協助廣州的城市管理工作,除瞭今年5月份剛參加工作的11名大學畢業生,還有一名已經在廣州生活瞭16年的“老大哥”艾山艾力。他們抱著“改變人們對老鄉看法”的初心,開始瞭在羊城的城管工作——勸常年亂擺攤的老鄉“走鬼”做正經生意、送偷盜為生的老鄉小偷坐上返鄉的列車……不僅同事對他們贊不絕口,老鄉也對他們豎起大拇指。日前,羊城晚報記者特意“探營”,看看他們如何在廣州“上崗”。

  從志願者到城管員

  8日早上8時,離上班時間還有半小時,身著燙得展平的城管制服的艾山艾力已經邁著大步,在荔灣區金花街片區巡邏瞭一遍,沒有發現亂擺攤的小販。盡管最近有特別行動,小販較少“出沒”,背著單肩包的艾山艾力還是堅持每天巡邏。上午10時30分,艾山艾力從康王北路巡邏到瞭陳傢祠廣場,後背的衣服已濕透。

  四年前,艾山艾力第一次到陳傢祠廣場,一大群小販橫七豎八地堵在廣場和地鐵出入口,行人通行困難,艾山艾力的第一感覺就是生氣。“廣州這麼美,人也這麼好,我看不慣老鄉給廣州添亂!”艾山艾力開始志願協助城管治理維吾爾族小販,由於表現出色,艾山艾力在一年後正式成為一名廣州城管。

  用維語和小販老鄉溝通

  和老傢來的小販磨嘴皮講道理,是艾山艾力每天的工作,“以前老鄉對城管說聽不懂漢語,但我和他們說話說維語,他們就不好意思瞭。”

  “你憑什麼管我?我在這裡做生意這麼久都沒人管!”盡管用維語和老鄉溝通,老鄉也不管艾山艾力的勸導。“這裡的城管不是怕你們,也不是管不瞭,是怕語言不通產生矛盾,到瞭這裡做生意,就必須按照政策遵守規矩,”艾山艾力耐心地解釋。

  “老鄉愛聽好話,所以我就跟他們說好話,他們就聽我的,”艾山艾力通常會給小販幾天時間的寬限,介紹他們到合適的地方做生意,還建議老鄉合夥做其他生意,讓他們心服口服並且自願地離開。前幾天,艾山艾力得知以前的幾個小販聽瞭他建議一起做生意後,現在生意十分紅火,賺的錢也比以前當小販時多得多,這讓他很有成就感:“文明講道理比起強制性地執法更有用!”

  與“釘子戶”鬥智

  通情達理的小販不常見,即使是最配合的小販,艾山艾力也曾花瞭一個月的工夫才成功勸走,最固執的幾個維吾爾族小販和艾山艾力僵持瞭一年才心甘情願地離開。三兩個維吾爾族小販“釘子戶”仗著自己年紀大,艾山艾力磨破瞭嘴皮他們依舊每天在陳傢祠廣場擺攤。每次小販都說:“今天再擺一天,明天就走瞭。”艾山艾力苦笑著說,他們第二天還是繼續回來擺攤,“明天就走”的話都說一年瞭。

  軟的不行,艾山艾力決定改變辦法。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廣場前坐下,“我也不說話,就看著他們做生意,和他們大眼瞪小眼,他們不好意思就推著車離開。”但是艾山艾力前腳剛走,年長的小販們後腳又回來擺攤。僵局維持瞭一年,艾山艾力決定給他們最後兩個月的期限,否則就強制執法。結果一年期限過後,小販還在原來的位置繼續擺攤。艾山艾力說“既然你們說話不算數,那我就強制執法,沒收你們的小車和物品。”

  小販們看到平時笑呵呵的艾山艾力這下要動真格,隻好馬上收拾物品走人,離開前還和艾山艾力握瞭握手,說:“走瞭,再見!”

  從此,艾山艾力管轄的區域兩年多沒有出現過亂擺亂放的場景,也沒維吾爾族小販的蹤影。

  陳傢祠廣場前的地面至今還殘留以前賣臭豆腐、烤肉、水果的小販留下來的污漬,清潔工想方設法也無法清洗幹凈。不過現在,幾乎很難看到小販的身影,但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的艾山艾力依然在廣場前巡邏著。 編輯:鄔嘉宏

  1

  “便衣兄弟”和“小偷老鄉”

  剛從新疆警察學校畢業的阿迪力和艾合麥提工作三個多月成功勸說12名老鄉“金盆洗手”

  8月7日下午15時,天色灰蒙,飄著小雨,兩名年輕的維吾爾族便衣——瘦削的阿迪力和健壯的艾合麥提,站在長壽西路口,目光炯炯地觀察著每一個過路人的表情和行動。幾分鐘前,他們接到隊長的電話,通知附近有小偷出現。

  一下雨,小偷就頻繁出動,這是在荔灣區華林街派出所擔任便衣的阿迪力和艾合麥提找到的規律。雨勢漸大,深眼窩、高個子的兩人在人群中很顯眼,行人紛紛撐起雨傘,阿迪力和艾合麥提依舊站在雨中等待小偷出現。

  通過觀察每一個行人的神情和動作,從擁擠的人群中辨別出哪個是小偷,這是兩個年輕人的看傢本領。“通過人的表情,我們看一眼就能知道他是遊客還是小偷,”這是阿迪力和艾合麥提在大學時學到的,他們今年剛從新疆警察學校畢業,同班同學的兩人像兄弟一樣要好,一個20歲、一個剛滿21歲,得知廣州招聘警察,兩兄弟毫不猶豫地相約到他鄉工作。想起曾在新疆看到報紙上登著老鄉的負面報道,阿迪力覺得難過也很生氣,於是決定從新疆喀什來到廣州工作,“我想改變人們對我老鄉的看法,也改變老鄉的思想,勸他們回傢鄉、走正道,就算改變一個老鄉的思想我也很高興。”

  等瞭十分鐘沒見小偷蹤影,阿迪力和艾合麥提快步走到瞭康王路口尋找。剛到康王路口,兩人就發現一個三輪車司機拿起電話給小偷“通風報信”,“三輪車司機是小偷的耳目,通知小偷不要來我們正在巡邏的這條路,”阿迪力說。

  工作熱情、肯動腦筋,這是主管領導對他倆的評價。如何勸說老鄉?如何解決矛盾?阿迪力每天都在思考。“咱們是老鄉,你們為什麼要抓我?”阿迪力和艾合麥提的工作往往不被老鄉理解,也曾受到老鄉的詆毀。阿迪力解釋,“隻要是偷東西,不管是不是老鄉,我都抓。”阿迪力還跟老鄉講道理,勸他們結束偷盜的生活,回老傢好好過日子。工作三個多月,阿迪力和艾合麥提成功勸服其中的12個老鄉返回老傢。

  下午15時30分,阿迪力和艾合麥提開始繞著華林街片區巡邏。一天中,兩人有10個小時都在巡邏,一直到深夜23時以後,不論烈日還是暴雨,兩人每天繞著華林街巡邏十圈,每圈大約三公裡,晚上回傢脫瞭襪子腳底都是水泡,貼瞭創可貼第二天再繼續“上路”。從一開始的無聊,到現在的投入,阿迪力和艾合麥提十分享受現在的工作狀態。

  在長壽西路口,阿迪力和艾合麥提看到三個老鄉小偷匆匆跳上一輛三輪車,在他倆的註視下“逃之夭夭”。

  17時30分,兩人結束瞭白天的巡邏。

  盡管是年紀輕輕的男生,但阿迪力會做各種新疆菜,而艾合麥提則負責餐後洗碗。晚上20時,上下九步行街的行人漸多,小偷也開始出來行動。阿迪力和艾合麥提又回到街上,繼續晚上的巡邏工作。

  晚上將近23時,熱鬧的人群已漸漸散去,阿迪力和艾合麥提還在進行最後一次巡邏……

  羊城晚報記者 凌越

(原標題:新疆維吾爾族青年廣州當城管 3月勸說12老鄉歸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