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震險試點獲批未啟動:每年因震損失38億|雲南地震|地震險 |
雲南每年因地震損失38.1億元 ,率先試點地震險也已獲批 【特別報道】雲南地震保險試點應盡快啟動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姚冬琴 | 北京報道 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據雲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8月6日10時30分初步統計,地震已造成108.84萬人受災,589人死亡,2401人受傷;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12.91萬間嚴重損壞。這再一次提示瞭建立包括地震保險在內的巨災保險制度的緊迫性。 去年8月,中國保監會批復深圳、雲南開展巨災保險試點。其中,深圳開展綜合巨災保險試點,並已於今年6月正式落地;雲南試點則是針對農村居民房屋的地震保險。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雲南地震保險尚未正式推出,無法在此次昭通地震中發揮保障作用。 “目前地震保險試點工作還沒有落地,而且,試點工作也有規劃,分步走,首先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試點,之後推廣到雲南全省。目前,楚雄試點還沒有落地。因而,無法覆蓋到昭通。”8月6日,參與雲南地震保險試點工作的誠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泰保險”)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雲南每年因地震損失38.1億元 “我們也覺得非常遺憾。”8月6日,雲南保監局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一位成員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目前,在地震保險尚未在雲南正式落地的情況下,災區能夠發揮作用的保險主要是財產險、人身意外險、學生平安險,以及烤煙保險等。“真正針對農民農房的房屋財產保險,由於其服務對象,也就是當地農民的保險意識不強,他們購買的保險確實不多。” 雲南保監局信息顯示,截至8月5日16:30,雲南保險業共接到報案61筆,賠付16筆賠款,合計賠款70.3萬元。 雲南地理環境特殊,受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響,雲南是中國大陸乃至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雲南省內全部國土面積都處於6度以上抗震設防區,高烈度抗震設防面積比例居全國大陸之首,且震後易引發滑坡、崩塌等其他次生地質災害。特別是楚雄、大理、德宏等民族自治州均屬於地震多發區。 中國保監會網站信息顯示,根據1993—2012年雲南歷史地震民房損失數據,以及雲南省地震局對於當前強震活躍期內各級地震發生頻率的預測,並結合該省2014年預計經濟水平,初步判斷雲南省因地震導致的民房損失為年均38.1億元。 正是鑒於雲南上述特殊的地震災情,2013年,雲南率先被列為地震保險試點省份。 對於試點進展情況,上述雲南保監局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雲南省政府常務會議經過研究,已部署瞭政策出臺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也對財政補助資金進行瞭批復。雲南保監局盡最大力促進、推動這項工作。參與試點的誠泰保險、人保財險兩傢公司,我們都要求他們派人到我們局裡來辦公,共同推動此事。” “這次地震發生,肯定會促使雲南地震保險試點加速出臺和施行。”該人士表示。 據瞭解,雲南地震保險試點工作設計的保險范圍是農村居民居住房屋,將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財政支持、非營利性的地震保險制度。保費將按照政府主導、農戶參與的原則籌集。目前,人保財險、誠泰保險,以及中國再保險3傢公司組成共保體,正在制定實施細則和開展具體工作。 去年8月17日,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關於雲南地震保險的座談會上指出,以“政策鼓勵、公司運作、基金統籌、風險分散”為原則,做好地震保險制度層面的框架設計,建立可靠、多元有效的補償機制。 中國保險現狀: 巨災損失,保險賠付不到1% 當前,國際上已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瞭地震保險制度,主要分為兩種發展模式:一是以新西蘭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二是以美國加州、日本為代表的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模式。 而中國在地震發生後,商業保險賠付金額相當有限,用於抗震救災和震後重建的資金來源,以國傢財政資源為主,民間捐助等社會力量為輔。 以汶川地震為例,震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中央財政劃撥救助資金417.94億元,國內外捐助594億元,而保險賠付僅16.6億元,尚不及直接經濟損失的0.2%。 國際上自然災害的保險賠付金額平均能占到直接經濟損失的30%~40%。瑞士再保險公司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賠付額度占整個經濟損失比例最高的是2011年新西蘭基督城地震。那場地震造成經濟損失215.23億美元,保險賠付172.18億美元,占比達到80%。迄今為止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地震——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經濟損失2259.91億美元,保險賠付376.65億美元,占比也達到16.7%。 中國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傢,建立應對地震、洪水、臺風、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的巨災保險,十分重要也非常緊迫。 2006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傢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 今年7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瞭《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逐步建立財政支持下以商業保險為平臺、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的巨災保險制度。 “巨災保險在政策上比過去更清晰、更明確。”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郭金龍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巨災保險,如果沒有財政支持,很難大范圍去開展。除瞭提“財政支持”,《意見》還提出瞭以商業保險為平臺、多層次風險分擔,模式更加清晰。“至於保險范圍進一步擴大、保障力度如何加強、全國性的機制如何建立,希望深圳、雲南兩地試點能積累經驗。”郭金龍說。 深圳誕生的中國首個巨災保險制度,由政府巨災救助保險、巨災基金和個人巨災保險三部分組成。深圳市政府每年出資3600萬元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巨災保險服務;巨災基金由政府撥付一定資金,並廣泛吸收企業、個人等社會捐贈資金;同時,積極推動商業性個人巨災保險產品發展。深圳巨災保險由人保財險承保後,再向中國再保險、瑞士再保險等公司進行分保。 “巨災保險,不能靠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傢公司來承擔,它需要一個基於社會的制度安排。”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巨災保險要加快頂層設計,特別是通過全國巨災保險基金制度的建設,形成一個實際操作平臺,實現對各地試點工作的有效指導、協調與管理,並通過分保關系,形成一種剛性約束。 瑞士再保險經濟研究及咨詢部高級經濟分析師、副總裁邢鸝此前在與《中國經濟周刊》談及巨災保險試點時說,“首先在各省建立因省而異的巨災保險,從長遠來看,最終應當在全國層面建立巨災資金池。中國市場非常大,本身就可以分散風險。” 目前,在地震險缺位的情況下,應對地震災情發揮主要作用的還是傳統險種。比如新華保險、平安保險均表示,以人的身體和壽命為保險標的的人身保險客戶,在地震中身故或傷殘將獲得相關賠償,受傷以及接受住院治療也將按照合同約定獲得相應理賠。 在理賠方式上,一些保險公司也在探索創新。如中國人壽啟動瞭重大災情理賠應急管理,包括開通18項服務舉措,發動銷售人員全面主動尋找客戶,提供多渠道、24小時、異地報案受理服務等。另外,中國人壽還向參與抗震救災的公安幹警、醫護人員、專業救援隊員、新聞工作者捐贈瞭每人保額為2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障。 Tags:
孫悟空泰拳,
泰拳,
拳擊,
泰拳用品,
泰拳課程,
香港拳擊總會,
瘦身班,
女子泰拳,
男子泰拳,
兒童泰拳班,
鐵虎,
富德,
柏龍,
振興會,
舒適堡健身中心,
Boxing用品,
邊到有得學boxing,
博藝中心,
剛嵐泰拳,
榮拳館,
Muay Thai,
Muay Thai hk,
Thai Boxing,
Tsim Sha Tsui Thai boxing,
hayabusa,
The ring,
California fitness,
Fight and Fitness,
Keep Fit,
physical,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seo, e marketing, web design by zoapcon |
2015年1月21日星期三
雲南地震險試點獲批未啟動:每年因震損失38億-雲南地震-地震險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