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新中小學生守則對學生發型著裝不做硬性規定-中小學生守則

新中小學生守則對學生發型著裝不做硬性規定|中小學生守則

新中小學生守則對學生發型著裝不做硬性規定|中小學生守則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新華社發佈”客戶端記者吳晶、施雨岑)中小學生該如何熱愛祖國?學生發型、著裝等是否需要統一管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踐行?這些在教育部剛剛公佈的《中小學生守則(征求意見稿)》中涉及的問題,近日引起公眾熱議。記者就此采訪瞭《守則》修訂專傢組組長、中國教科院研究員鄧友超博士。

  熱愛祖國不要“高大全”,而要具體化

  記者:《守則》對“愛祖國”的規定引起廣泛關註,應如何理解?

  鄧友超:我們在調研中聽到不少校長、教師反映,現行2004年頒佈的《中小學生守則》有很多要求顯得“高大全”,比較抽象,可操作性不強,應提出具體的普通學生都能遵守並做到的基本規定。比如,對“熱愛祖國”的規定應更具體化。因此我們在修訂《守則》時寫道: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瞭解國情歷史。這就是讓學生知道升國旗時應如何做、唱國歌時應如何做,讓學生通過瞭解國情歷史增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樸素感情。

  學生發型、著裝不做硬性規定

  記者:此次《守則》征求意見稿公佈後,也有人提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需要與時俱進?

  鄧友超:《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都是教育部於2004年頒佈的。我們在調研中的確發現,隨著時代的變化,現行《守則》和《規范》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如《規范》中關於留短發的規定,大傢認為沒必要從全國層面硬性要求。

  新版《守則》彰顯核心價值觀

  記者:新版《守則》有哪些亮點?

  鄧友超:新版《守則》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貼近時代,充分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諧”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都有所體現。同時也體現瞭“三愛”、“三節”、心理健康、文明出遊、網絡、安全、閱讀等學校、社會和傢庭高度關註的內容。二是突出對學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據守則,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學生管理規定或行為規范。三是簡單明瞭。凝練為“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三講”——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三護”——護安全、護健康、護傢園九個條款,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於學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加強國際比較 立足本國實際

  記者:前段時間,社會上一些媒體對美、英、日《中小學生守則》進行瞭報道,本次修訂是否有所借鑒?

  鄧友超:近年來媒體和網民對於《守則》的關註,往往源於所謂的國際比較。其中,對美國、英國、日本和中國的小學生守則進行比較的文章很受網民關註,如“英國小學生守則”包括“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網民認為,這樣的規定有助於保障學生安全。新修訂的《守則》充分吸收瞭這些好的意見和建議,如專門增加瞭“護安全”的條款,且列出瞭“紅燈停綠燈行”這樣具體可行的內容。

  但是,經過修訂專傢組認真查閱相關國傢教育法律及文件,並咨詢這些國傢的教育研究人員,同時根據我們委托相關駐外使領館教育組調研的結果來看,英、美、日均沒有全國統一的學生守則。高度重視小學生安全的所謂的“英國小學生守則”十條,幾年前最初在中國網站出現時,這十條被稱為“兒童安全十大宣言”,和“小學生守則”完全是兩回事,後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被改稱為“英國小學生守則”。所謂的“美國小學生守則”實則是一本美國文化讀物給小學生提出的建議,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被誤稱為“美國小學生守則”。所謂的“日本小學生守則”,則隻是日本某所學校的校規節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